《流浪地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如题所述

相比好莱坞灾难电影之中超级英雄式的主人公,《流浪地球》更多地把话语权力下放给了每一个普通人,由所有的普通人共同凝结为拯救人类,逃离灾难的力量。这是《流浪地球》在意识形态上非常鲜明的一点。

导演之前与编剧曾经讨论过一段时间,剧本到底按完全写实的方式去叙述这个世界,还是把它构思得更美好一点。

如果剧本按照写实的方式去写,有可能方案没有建立起来就已经爆发战争与冲突。所以我们更想构建一个相对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更单纯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彼此信任、团结一致。

故事消解了绝对的对与错,即便莫斯(人工智能)也只是一个意见不同者,而意见不同也没有任何逻辑问题,矛盾的核心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人类文明,另一方面则是想让更多的人生存下来。所以故事中唯一的反面角色是什么?只能是木星。

它不再是一个人,它只是外部的自然环境。诚然,的确很难将传统电影中的正反派角色对立归因到这部电影中,剧中角色从头到尾对抗的都只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端的灾难。

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的表述中,电影有意淡化了诸多官场元素,甚至直接消解了国家的概念。

与世界各国精诚合作,所成立的“联合”为电影中人类文明的最高领导,但就算是这样一个概念,在电影中也几乎没有对几个主要角色拯救地球的行动做出任何指示或干扰。

与好莱坞灾难科幻片建立在“人类文明终结”的基础上,那样一种“末世神话”的叙事模式所不同的是,《流浪地球》的故事,可以说是在末世时代建立起的一种蕴含希望的“创世神话”.

这其中,在叙事观念与美学表达层面的差异性,所涉及的是科幻电影的中国叙事如何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与美学范式的问题。

好莱坞灾难电影《2012》与《流浪地球》在这个层面的问题上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对照,同样讲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灾难,同样将宏观性的叙事放置到个体的离散当中,两部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却截然不同。

在《2012》的结尾,穷尽人类物力所建造的巨大救生艇“诺亚方舟”出现故障,仅靠机智勇敢的主人公独自潜泳即可解决,反观《流浪地球》,地球发动机的高功率点燃任务却是在世界各国救援队的全力支援下完成。

两部影片折射出的俨然是东西文明意识形态之间最大的差异。将《流浪地球》和《2012》相比较,仅就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框架的构架,前者其实还是与后者存在差距的。

但仅就《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灾难电影所开之先河而言,这部影片仍然值得写入中国电影的史册当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5
流浪地球想要表达的主题,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人类想要发展生存就要坚持希望,抛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伪科学,坚信科学的力量,才是改变人类命运和家园的源动力。
《流浪地球》在人类无法抵御的灾难面前。该何去何从呢?流浪地球给了答案,灾难无情人有情,有希望就有春天。遇到困难不怕,敢于面对困难,坚强的信心和不可破灭的意志,抱有希望去战胜困难,不放弃希望。
《流浪地球》让人反思,要是没有希望,放弃希望,才是真正灭绝到来。

就如影片中的火石,是推进器的希望。而推进器又是人民的希望。有救人的希望,用生命拖着火石前进,有后辈活下去的希望,老一辈人从容赴死,给后代创造机会。
当没有希望的时候,火石被打灭,人性会崩溃,后代就没有希望。希望之后表达的就是家园,家园存在的意义。要爱护家园,人和动植物和谐相处,遵守大自然的规律。
第2个回答  2022-04-05
1.希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全文一上来就是祖孙三代在河边的情节,一句“这是唯一能让您和刘启都活下去的办法”,朦胧的埋下了希望的概念。

课堂上不论是《春》,还是班长那答题腔说的“你理解的希望”是什么,都在像我们展示灾难无情人有情,有希望就有春天。一个民族、一个种族遇到困难不怕,但是要是没有了希望,或者说放弃了希望,那才是真正的灭绝。

火石,是推进器的希望。而推进器,又是无数个几十万人民的希望。有救人的希望,小队就能用自己的生命拖着火石前进,有后辈活下去的希望,老一辈人就可以从容赴死。而当没有希望的时候,火石被打灭,队伍会内讧,人性会崩溃。

后代,就是希望。韩朵朵不只是一个小女孩,在文中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年轻花朵一代。被无数双手举起、被捡到、被允许进入地下城、拥有一个家、在模拟教室中学习、在各种地方被保护、王队为她而死,这都是因为她是“希望”的化身。

最后朵朵的深情告白,动容万千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或是重立了人们为希望奋斗的信念,让人们又一次为了不可能达成的目的而拼搏。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再次点明“希望,是在我们这个年代如同钻石般珍贵的东西。”

2.家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同样是大刘,“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是理想主义或者说理性主义的理念。站在数千亿年的高度上它是正确的,但作为人类来说,如果不想给自己的文明更多岁月,那么也就失掉了人与生俱来的浪漫。

愚公移山,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搬家,答案就是我们不搬家。安土重迁,建设家园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浪漫。它不是简单的厉害相权,然后说我们绕过山去那边住;我们去海外殖民;我们家这飞船跑吧,而是这里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我要把山挖空把我的家变得更好;是这是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开;是我们生长在地球,所以要带着地球跑路的浪漫。
第3个回答  2022-04-05
流浪地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还是应该由影评人来评价很客观。
中国电影的创作有一个惯性思维,被认为习惯于向后看,美国电影是向前看,我们电影写历史的多,写未来的题材微乎其微。但《流浪地球》极大地适应了中国老百姓的观影需求,中国太需要这样仰望星空的电影作品了。
这部影片没有把钱花在流量明星上,而是用在电影场景、道具、特效、数字制作上,这是新观念、新方法、新表达结出了新的成果。有人说春节档放灾难性的影片不合适,应当多放合家欢电影。
但我觉得《流浪地球》恰恰很契合春节档另类合家欢的主题,《流浪地球》实际上表达的就是流浪和回家,人们为了生存到处流浪、探索、拼搏、奋斗,为了回家不顾一切地疲于奔波、迁徙、辗转、劳顿。春节大团圆,看这样电影是天时地利人和。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流浪地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电影可以在文化中发挥作用,通过这部电影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证明。春节期间大家都在讨论“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和“北京第三区交通委”等。
电影工业过去现在未来都面临压力,2018年我们国内国外都面临压力,但是民族精神喷发的时刻被我们这个电影抓住了,可能是无意中的,也是必然的。整体来看,这是一部关乎民族精神、关乎中国社会的指标性作品。
第4个回答  2022-04-05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在未来,太阳已经快要毁灭了,而且当时人类还没走制造大型宇宙舰船的能力。于是,就有人提出利用地球当做船体,给地球装上发动机,脱离太阳系的故事。

这部剧充分表达了作为人类这一物种,在在种族灭绝时,所表达出来的人性。有那种可以为了生命的延续舍弃自己的人,也有那种在巨大的恐慌下,盲目从众的人。

我至今都记得,在地球完全脱离太阳系后,在人类中开始有传言说太阳没事,要把那么多好人处死的时候,太阳炸了这一画面。究竟人类的人性能够扭曲到什么地步,究竟人性能光辉到什么高度。在这部剧里,我看到了答案。人性的刻画,赤裸裸的表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