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天王到底是谁杀死的?

如题所述

《水浒传》里面晁盖就是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中了埋伏被史文恭射死的,后来在临死之前留下了活捉史文恭者做寨主的遗言,但是在金圣叹改编的《水浒传》里面,晁盖是被宋江害死的。

宋江在上了梁山泊之后南征北战,替梁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招揽了四方好汉,后来就连二龙山的三山好汉也在鲁智深的带领之下投奔了梁山,梁山一时间达到了巅峰,而晁盖就是一直被宋江以山寨之主的理由留在山上,无法下山建功立业。

后来金毛犬段景住上了梁山,这也是梁山的转折点,他本来是带着照夜玉狮子马来送给宋江的,但是被曾头市的人抢走了,于是请梁山做主,晁盖本来就抑郁,在听说这匹马也不是送给自己的以后,立即带领着二十个好汉,五千人马浩浩荡荡的下山出征曾头市去了。

虽然大战在前期一直是很顺利,但是后来晁盖还是中了诡计,最终在夜晚偷袭的时候被史文恭在脸颊上中了一箭,在白胜、燕顺等人的护送下死里逃生,最后狼狈地逃回了梁山,在这里《水浒传》与金圣叹改编的《水浒传》出现了分歧。

在我们所熟知的版本里面,那支箭的确是史文恭射出来的,而且上面也刻上了名字,晁盖在回到梁山之后,宋江也是在房间里面细心照顾,然后晁盖当着他的面说出了遗言,就是那句我们所熟知的抓住史文恭者做山寨寨主的那句话。

但在《水浒传》金圣叹版本里面遭受到了修改,晁盖直接就是宋江害死的,原因也是很简单,就是因为金圣叹很是讨厌宋江,所以在自己修改的版本里面经常抹黑宋江,最后改成了这个桥段,但是历代评价不是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被史文恭的毒箭射死的。当日,戴宗去打探消息回来,宋江要去攻打曾头市,晁盖要往,宋江苦劝不听。无奈,任晁盖带领二十个头领前往曾头市,路上遇到曾头市的曾魁、曾涂,打杀一阵,双方各有损失。第四日,两个僧人到晁盖寨中投拜,自称常受曾头市欺压,愿为晁盖带路,助他剿平曾头市。晁盖深信不疑,不顾林冲谏阻,亲自前去劫寨,结果中计遇伏。他率军夺路而回,遭到乱箭射击,却被一箭射中面颊。此箭乃是一枝药箭,上面还刻有“史文恭”三字。林冲等人命送晁盖回山,而后又受到曾家人马的袭击,只得退回山寨。晁盖回山不久,便毒发身亡。
第2个回答  2020-12-17
应该是宋江手底下揭阳镇那伙人中的一个杀的。因为史文恭把名字刻在弓箭上,这事听起来都有些匪夷所思。
第3个回答  2020-12-17
水浒传中晁盖是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最后不治身亡的。
第4个回答  2021-01-03
其实,晁盖和宋江矛盾很大,一个想一直当草寇,一个想被招安。水浒59回晁盖被射杀,箭上有“史文恭”3字,仔细一想,应该不是史文恭杀的那么简单。偏偏就他第一次带兵下山(以前都是宋江),就他一个人被一只毒箭射中脸,这也太倒霉了,史文恭也没见过晁盖,这就有很大的可疑点。晁盖带出的人压根儿就没出力,每次宋江带兵,他们都为宋江冲锋陷阵,宋江坐在中军,每次他都毫发无伤。晁盖却只能自己冲在前面,晁盖倒下以后,竟然只有和他一起劫生辰冈的人相救。宋江带上来的人都没出力。曾头市正在军事实力晁盖其实不清楚,他只是听了戴宗的情报(宋江的四大心腹之首),也就是说,曾头市真正实力只有戴宗和宋江最了解,戴宗向晁盖汇报说:“曾头市有人马五七千。”这个数就是假的,第67回说宋江亲自去打曾头市的时候,一共带了五路大军和一路伏兵一共22500人马,还需要吴用的计策才能取胜。晁盖只带了5000人马下山,那当然必输无疑。晁盖对宋江说:谁能擒住射死我的人就可以当头领。如果他不说那么接下来头领一定是宋江。箭上有“史文恭”三字恰恰说明了不是史文恭射杀的,第一,晁盖是在混战中被射的,不是在和史文恭单挑。是乱箭射来,那么多箭,偏偏史文恭的射到了晁盖脸上,要么就是所有箭上都有“史文恭”三字。谁那么无聊,在一堆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发给士兵用。第二有人认为是史文恭亲自放箭,但是原著中是在晚上,身边还有其他将领,史文`恭也不认识晁盖。只有毒箭射中晁盖的脸上,别人去救晁盖的时候反而毫发无伤,这不奇怪吗。第三,在宋江后来引军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头市就没有再用过毒箭。而且,后来李逵赤膊上阵被别人认出来,被曾升一箭射在腿上居然也没有毒,难道不奇怪吗。第四,后来曾长官向梁山求和,说的是:“无端不足释放冷箭。”这明确的说,连他也不知道是谁射的箭。第五,就算是史文恭本人的箭箭上也一般只会刻上一个姓,没有在箭上刻全名的。所以,这个史文恭只是个背锅的。真正射死晁盖的另有其人。晁盖也知道射杀自己的人不是史文恭,他临死前对宋江说:谁能擒住射死我的人就可以当头领。但是,到了晁盖死后,宋江转达时说:谁能擒住史文恭就可以当头领。宋江明显在偷梁换柱,包庇凶手。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凶手是谁,作者已经用了许多方法暗示晁盖的死的实质就是权力的争夺,比如:“曾头市”谐音“争头市”(争夺头领的市场),很明显曾头市之战,就是争夺梁山头领的战斗。曾头市的老大曾长官谐音“争长官”(争夺梁山头领),晁盖在曾头市的战斗就是在和宋江争夺谁是老大。实际上,晁盖曾头市这战他失败战死的结果在他下山时已经注定了,曾长官的五个儿子分别叫:曾涂,曾密,曾索,曾魁,曾升,连起来就是“图密索魁升”(涂谐音图)。图就是图谋,密就是秘密,索就是索要,魁升就是老大。而两个教师分别叫史文恭和苏定,史文恭的史和苏定的定合起来就是始定(史谐音始),也就是开始和决定。编一个故事就是:某人私下图谋要秘密地索取首领的姓名,好上升一步,做到魁首(老大)的位置。想要杀死首领,明枪不好使,暗箭却可以。某人就用了暗箭让魁首争头逝(让魁首争夺头领时死去),史文恭也可以说是“死闻弓”(死去前只听到弓的声音,却不知道凶手是谁)。这么一来,晁盖的死不仅是必然,就连死法也写好了。暗地里图谋杀死晁盖的是宋江想必晁盖也知道,但是究竟是谁放出了那一箭呢?一提到射箭,许多人想到的是花荣,这么讲也是有道理的,花荣是宋江的铁哥们,他为宋江夺得头领之为也是合情合理的,被称为“小李广”射箭技术也一定很强。但问题来了,晁盖攻打曾头市时没有带花荣。不仅是花荣,宋江的心腹一个也没带,包括吴用。如果花荣为了射杀晁盖亲自下山也太明显了。其实,根据书中的种种线索来推测,射杀晁盖的凶手很可能是徐宁。徐宁不仅会射箭,箭术也不比花荣低多少,水浒传原著第57回讲到:为了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梁山设计骗会使用钩镰枪的徐宁上山。时迁去偷徐宁爱甲时看见他房门口挂着一副弓箭,一口腰刀。那个时候练武的人家里肯定会放自己的惯用武器,这点就证明,徐宁是会用弓箭的。而且他的技术还不差,在这回里还有一首称赞徐宁的诗,其中有两句:臂健开弓有准,身轻上马如飞。第一句说的是徐宁开弓很准。在原著第76回里面,梁山对战童贯的时候,描写到徐宁披挂时有雀画弓悬一弯月的说法,很明显,徐宁上阵是要配弓箭的。如果家里的弓箭只是摆设,那么战场上的肯定是武器。而且写了他之后紧接着又写了花荣,很明显,作者这样写是说明徐宁和花荣的箭法有一拼,我们能够确定,徐宁似乎有乱箭之中取敌将首领性命的能力。徐宁也是跟着晁盖下山的首领之一,晁盖被两个和尚骗去劫寨的时候没有带徐宁,徐宁任务是接应。当时晁盖身先士卒往前冲。而箭是迎面射来,也就是说晁盖身后的人是不具备作案能力的。而徐宁是具备了作案能力和时间的。徐宁上山前是皇帝的保镖,而且有钱有地位,他还有妻有子,徐宁地位还关乎他全家的前途和名誉。徐宁无奈上梁山他也渴望回到朝廷去,而回归的途径似乎只有招安的这一条道路。宋江是推动者,晁盖是反对者。只有宋江当头领,徐宁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他和宋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而徐宁后来排在第18位也证明他是为宋江立过大功的。并且还是天佑星,佑就是保佑,天罡地煞都要护佑星主,也就是宋江。但是通读水浒传,徐宁似乎也没有救过宋江的命,所以他很可能是通过射杀晁盖的方式来成为宋江的心腹。从此以后,他也经常和花荣一起跟在宋江的左右。徐宁的结局和晁盖有几分相似。在征讨方腊时徐宁也是中毒箭而死。宋江痛哭说:“神医安道全留在了京城,必损吾股肱也。”股肱就是左膀右臂,恰好说明了徐宁作为宋江心腹的地位。派不被人注意的徐宁去杀晁盖恰恰可以避免怀疑。徐宁的结局是被毒箭射死是有一点因果报应关系的,因为如果是徐宁射杀晁盖那么恰好印证了那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这并不是我本人想出来的想法,是豆神大语文中的一位教师:邵鑫,在喜马拉雅的名著导读的推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