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好客的千古佳句

如题所述

1. 千古流传的佳话,赞美热情好客之人,当属陆游的《游山西村》。他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这句中,诗人用农家腊月的酒来待客,表达了对客人充足的款待。
2. 陆游继续描绘了山村景色的变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形容了旅途中看似无路可走,却意外发现村庄的惊喜,象征着困境中出现希望。
3. 春社之季,诗人描述了热闹的农村生活:“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村民们身着朴素的衣冠,庆祝节日,保持了古老的风俗。
4. 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藜藜无时夜叩门。”他希望能够时常在这样的夜晚,闲逛于月下,与村民们畅谈。
5.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也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他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他到家中作客。
6. 孟浩然描述了去往故人家的路途景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庄边的绿树环抱,城墙外的青山倾斜,构成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7. 到达故人家后,诗人感受到了温馨的氛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们打开窗户,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边喝酒边谈论农事。诗人还表示,等到重阳节,还会回来赏菊花。
8. 陶渊明在《渭川田家》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夕阳下的宁静:“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牛羊从田间归来,老人在村口等候放牧的孩童。
9. 诗人通过“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表现了老人对孩童的思念,以及他在家门口等候的情景。
10. 陶渊明还描绘了丰收季节的农村生活:“雉雊麦苗秀,蚕眼举塌桑叶稀。”雄性野鸡的鸣叫声响起,麦苗长得茂盛,蚕宝宝开始吐丝,桑叶变得稀疏。
11. 诗人描述了农夫劳作的情景:“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农夫停下手中的农活,与诗人相遇,亲切地交谈。
12. 最后,陶渊明表达了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羡慕:“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他羡慕这种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生活,不禁感慨地唱起《式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