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在明代中《封神演义》《西游记》中还是反派妖魔,而到了蒲松龄笔下均是有情有义狐仙?

这是说明,明代神怪的变化,还是女性地位的提升,还是蒲松龄先生对狐狸情有独钟

狐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狐不再是处于人类对立面的神秘存在,作者对狐形象的设定己经完全“人化”,以至于人们在知道对方是狐之后,仍然愿意与其结为好友或者成为伴侣。不论是狐自己坦诚相告“余非人类,狐也”,还是人们“久而知其为狐”,狐和人类之间己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和共识,成为人狐真诚交往的基础。人狐之间坦诚相待,不甚隐瞒,证明狐己经成为一种默认的存在。人们不仅接受狐精,甚至欣赏狐精,爱慕狐精,这更证明狐己经成为一种满足人类审美的存在。人与狐之间的感情地位是平等的,而且狐反而更受人类眷恋敬爱,这说明人类不仅将她们看作人,甚至将她们置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
《聊斋志异》中塑造的狐形象,大多为各具特色的狐女,美丽而充满个性,这是狐意象在经过历史的变迁后所形成的具有审美形式的表现。这些狐女不仅形貌类人,性格也十分鲜明,甚至比礼教束缚下刻板的封建女子更具人性。她们嬉笑怒骂中皆体现了世人对完美女性形象的幻想,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在这个狐魅世界中,狐成为富有魅力的审美形象,也是寄托了作者审美理想的“人化”之物。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狐精,与人的性情几乎相同,却超越了封建社会中的世俗男女,因为她们代表着未被污染束缚的人性。她们纯真率性、善良宽厚、情义两全,对爱人也生死不渝,处处散发着闪光的人性美。
《婴宁》中的婴宁是最典型的代表。天真爱笑的婴宁总是言行直率、毫无拘束。她喜爱自然,甚至像孩童一样爬树,完全一派赤子心性。在封建制度下的人们看来婴宁的言行是“没教养”的表现,但这种没被世俗染指和礼教扭曲的天然做派才是真实人性的表现,在她身上有着最原生、最纯净的自然禀赋,这种孩童一般的天真秉性在沉闷的刻板的封建社会是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存在,也正是这种罕见的存在才为人类所钦慕,才显得更为可贵,这种真实能唤起人类潜藏的人性的共鸣。因此《聊斋》中才有那么多的书生才子疯狂爱慕着这些天然率真的狐女们,不论是《青梅》中狐女青梅为人牵线不成便毛遂自荐的天真可爱,还是《凤仙》中凤仙喜便笑、悲便泣的率性直爽,全都脱离不了一个“真”字。因狐类天性机警,世人认为其在修炼成人后有着超出人类的智慧和远见。明清之前的才狐形象多是狐男,而在蒲松龄笔下,有一类狐女才华出众、智慧超群,不让须眉。《狐联》中焦生面对两位爽朗嬉笑的狐女“正色拒之”,狐女出一对联让焦生接下联,焦生凝思良久无以为对,狐女嘲笑他:“名士固如此乎?”迂腐刻板的焦生自以为捍卫着读书人的清白守礼,却不曾想连他鄙弃的狐女的学识都比不上。作者不仅讽刺了无能的假学士,也突出了狐女出众的才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