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如题所述

(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①前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后期

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戊戌变法1898.6月—1898.9月(学习制度)

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学习君主立宪制,康梁严谭

(3)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盲目排外)

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意义:使列强瓜分中国的意图破灭。

(4)辛亥革命1911(民主共和)

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⑤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扩展资料

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此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上变动极大。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汇于一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清统治集团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一战”的爆发影响到欧洲列强侵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列强利用清政府及反动军阀为工具进行侵华,清统治集团完全俯首听命于列强。

慈禧太后为苟延残喘,既要取悦于列强,又要消弭于社会不满,一手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一手耍弄“新政”、“预备立宪”,进行调整,但结果适得其反,直接间接地削弱了统治,促进了革命,而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明显提高。

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及论战、团体及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

但其革命成果,因其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对内独裁专制复辟、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投靠帝国主义,而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不断地进行斗争,其斗争的实质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局面而告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