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何如此多愁善感?

如题所述

1.自尊心过强,对于自己的身世自怜自卑。
犹记得史湘云有一次玩笑说个小戏子长得挺像林黛玉,林黛玉回去后便向宝玉诉怒。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发泄了这么一堆,这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鲜明表现。而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2.稍显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
面对众姐妹平日极喜说些刻薄话,带着些酸酸的嘲讽。尤其是极不喜宝钗。如宝钗生病,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说“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3.小心谨慎,心思细腻,多愁善感。
她的小心谨慎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寄人篱下。心思细腻,考量多,如在宝玉挨打后她去探伤,一听说王熙凤来了便急要走,恐是叫王熙凤拿她的泪眼来说笑她和宝玉。又如因其母名贾敏,她读书凡“敏”字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多愁善感从她所写的诸多诗词可见一斑。尤其是极出名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语。还有她看到花落便自伤身世,暗自垂泪。

4.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香菱学诗,向黛玉请教,黛玉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宝钗掏出心窝子并自责当初之错。

5.孤高自洁,有叛逆精神。
黛玉平时不甚喜与姐妹们时刻待在一起,喜欢在自己清静住处独处,看书赏景。林黛玉之哭泣有鲜明的个性,即黛玉之灵性。灵性真感情深,则不落世俗,孤标傲世,容易被说成痴狂。即使要这么说,那么她不仅是书痴、艺痴,更是情痴。从哭泣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品格之高标,尽管她是一个“弱女”,但实是古来第一“烈女”,第一“奇女”。
参考资料:林黛玉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7
因为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父母双亡,而且寄居在贾府中,对她关心和真心疼爱的人特别少,她又是一个性格非常敏感和孤僻的人,所以他多愁善感
第2个回答  2023-01-07
一是身体柔弱,常年吃药,常有“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对人生之短暂,人世之无常,早有思考。
二是早年丧母,寄人篱下,看人家颜色行事。因此,步步当心,处处留意。经常生出许多烦愁。
三是“金玉之说”,对“木石前盟”,对她的爱情,产生了很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林黛玉在宝玉面前为什么经常要耍点小脾气,也理解了她的人生悲剧感。
四是封建礼教的压力,使得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林妹妹在大观园诗会中,有多么出色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才女。她一直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个性比较追求自由和解放,然而,生活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她又不得不压抑自己,常常对月伤心,见花流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