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轮车夫状告警察(西安)的案例

我要的是分析三轮车夫吕福山状告警察!!!而且从吕福山的角度(也就是从吕福山的正面分析),而且从法与理分析,我自己分析的不完善,就拜托各位了啊!!!

第1个回答  2010-12-14
1.集团化

三轮车夫一般以老乡为纽带,形成团体。他们相互协助,信息共享。一辆三轮车被查了,其他三轮车夫一起去闹事,阻挠执法。有的甚至拼凑成立“基金会”,如果有人的车“不幸”被查,“基金会”拿出钱给他再买一辆。不同的团体之间有时还把管理部门当枪手使,通过举报打击另一方,壮大自己。

2.信息化

他们有自己的“谍报组织”,每个三轮车夫定期缴纳一定的信息费。三轮车夫都配备了对讲机。“谍报员”负责在交警队门口放哨跟踪,一有风吹草动,便通过对讲机向三轮车夫通风报信。一旦有人被查扣,众多三轮车夫也通过对讲机快速聚集。

3.暴力化

屡次发生暴力抗法事件。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三轮车夫也会仗着人多,在赔偿上占上风。

为什么问题三轮车屡禁不止

温州的三轮车问题有其历史原因。“原来城市小,出租车、公交车不发达,三轮车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后来政府也把这作为解决就业的一个途径。”屠明申说。

既然有合法的三轮车营运,有着同样外形的“冒牌货”自然安全了很多。

但让无牌无证三轮车真正壮大的,还是利益。据了解,无牌无证三轮车主要包括拼装的人力三轮车(俗称“白卵车”),以及电动三轮车。

“白卵车没有正当来源,我们可以依法取缔。但这对他们根本没多大的震慑作用。”屠明申说,一辆白卵车四五百元,但三轮车夫月收入有三四千元,不比出租车司机少。车被查扣了,可以很轻松地再买一辆。

白卵车被查扣拆解后,有的又通过非法途径被重新利用。2008年9月17日,交警在温州市郊查获了2个拼装白卵车的窝点。其中半成品车架120个,车轮212个,车斗14个及制造工具一批。

电动三轮车对交通的危害比白卵车还大,但交警部门不能查扣,因为其生产、销售都是合法的。交警部门一般以无牌无证驾驶机动车进行罚款,通常罚款200元。

根治之难

老百姓对三轮车整治的期望,体现在了温州历届人大、政协委员的提案上。

2008年,温州政协委员周有铭就指出,温州市区有公交车1634辆,每百户人家拥有汽车数量接近25辆。温州已经进入了“堵车时代”,人力三轮车运营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

人力三轮车现在已经不再是政府解决就业的途径。尤其无牌无证三轮车数量巨大,乱停放,乱行驶,乱拉客,严重加剧了交通状况的恶化。

其实,为了整治人力三轮车,温州市政府是下了大力气的。2006年3月,工商、公安、交警和运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打击人力三轮车的制造、销售渠道。2008年9月,温州交警在专项整治中查扣了无牌无证三轮车4521辆。

但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每次整治后又会迎来新一轮的报复性反弹。

屠明申说,三轮车整治是所有工作中最难的一块。作为职能范围,他们只能加强宣传和管理,该查的查,该扣的扣。

不过温州市委市政府目前正在开展“六城联创”,对三轮车整治也有要求。他们已经提出了整治的具体方案,交给市里审核了。

两种对策

如何解决温州三轮车的乱象,一直是温州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从温州政协第九届第一次会议到第三次会议,收到的有关三轮车整治的提案已不下10件。

有两种解决途径提到的频率最高:

1.出租车和公交车降价。

温州现在的出租车是4公里起步,起步价10元。有人提出,如果把出租车调到2公里起步,起步价5元,那样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坐出租车,就从根本上掐断了无牌无证三轮车的生存基础。

温州市政协委员周有铭觉得,应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线路,适当调低公交价位,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

2.取缔三轮车。

昨天,温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交通管理最大的人性化应该是保畅通,不能因为无牌无证三轮车夫是弱势群体,为保他们的饭碗而影响整体秩序。干体力活也得依法。

温州市政协委员胡万华在今年的提案中说,温州在整治三轮车方面,应该借鉴杭州等城市,先全部取消市区营运的三轮车,然后给予适当补偿安置,彻底净化交通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