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如题所述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定义不同、适用对象不同。

1、定义不同

庙号早在汉朝时期,以及之前朝代,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有庙号的,在商朝就有规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商朝天子有庙号的就六个,汉朝也是只有七个,非常稀缺的。

但是谥号每个皇帝都会有的,在一个皇帝死了之后,就由大臣、诸侯评价皇帝的功德,并给出赞扬、贬低或者同情的谥号。

2、适用对象不同

庙号是皇帝专享称号,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必须是对国家有大功的开创基业、拓土开疆和治国安邦的开国君主或中兴之主才能使用,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进祖庙,尊享后代永远祭祀。

谥号的应用比较广,并不是帝王独有,王公大臣和后宫妃嫔都有资格死后得到谥号。除了这些“官谥”,还有“私谥”,就是一些在民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死后,他们的门生、亲戚也可以给予评价,确定谥号。

庙号历史渊源

1、起源时间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当时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宗武丁)、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2、废止时期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所以周王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一同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周朝到秦朝,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庙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