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需要什么条件

如题所述







五保户办理条件如下:

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审核的关键在于第一条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2、没有经济来源,丧失劳动能力或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及孤儿都可以吃五保,但孤儿年满18岁(读书的可延长至毕业为止),能有独立经济能力,取消补助;

3、无生活来源的,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4、无劳动能力的。

五保户办理材料如下:

1、本人向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的书面申请;

2、农村五保待遇申请书;

3、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

4、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

5、家庭收入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6、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张,身份证复印件,户主和本人的户口复印到同一页。

具有辖区内农村户籍,并且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都是申请五保户的主要人群。

五保户办理流程如下:

1、申请:村民需要向村委会提出办理五保户的申请;

2、受理: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出来后,还需要把结果上报乡镇(街道办事处)及逆行审核;

3、审核:乡镇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县民政局审批;

4、审批对乡镇报送的意见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批,做出处理决定;

5、办结: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2、无劳动能力的;

3、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国家对五保户在主要包括以下五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 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五保户”常见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这种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