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古诗意思

如题所述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如下: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作品介绍: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较为知名的咏雨诗之一。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

该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通过拟人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春雨特征与成都夜雨景象,描述了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诗人将春雨描绘得细致形象、生动活泼,别有一番风韵。

创作背景: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居住一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唐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北),字子美。杜审言孙。曾居长安少陵,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开元时,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成忘年交。

六载,应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十年。后因献“三大礼赋”,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乱起,辗转至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返京后,因上疏援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曾往返鄜、华、洛等地。适唐军兵溃相州,遂作“三吏”“三别”等诗。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曾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贫病,携家眷欲北归。大历三年(768年)出蜀,闻北乱,转赴南方,病故湘江舟中。

诗作揭露社会矛盾与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反映人民苦难均十分深刻,有诗史之誉。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