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渔歌子的作者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730~810)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于是改名志和.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
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 “烟波钓徒”.大概是仿姜尚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下述几事,以见张志和之行状.虽然张志和曾为朝官,但退隐后,县令使浚渠,他竟能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颜《碑》).又,张志和尝以大布制褐裘,及其嫂闻之,乃手为织纩,及成,一衣十年,虽暑不解.唐肃宗赐奴婢各一,张志和遂配为夫妇,号曰渔僮、樵青,人或问其故,答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又有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张志和慨然对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其豁达如此,大有庄叟遗风.但张志和生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颜《碑》)
张志和还善图山水,酒酣之际,随着击鼓吹笛的乐声,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尝撰渔歌,唐宪宗求之不能致.又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眙,在坐六十余人各暑姓名爵里于其下,张志和乃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李德裕赞叹张志和 “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跻身江湖而又美名远扬,这种生活竟令身居朝廷要位的李德裕也羡慕不已.
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秋八月,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来谒.颜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张志和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霎之间,野夫之幸矣.”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关于张志和卒时情景,颜《碑》只有一句朦胧的记载,“忽焉去我”.《新唐书·张志和传》可能因其意不明,不云其事.《续仙传·玄真子》则借此遂云“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故神其事,不可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5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作者:张志和 【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2个回答  2017-01-05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作者】张志和 【朝代】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1-05
渔歌子不是诗名,是词牌名,有不少人都用过这个名字的。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下面这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第4个回答  2017-01-05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诗人用过此调。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