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题目,知道大概怎样,但不会作答

如题所述

(一)
山东烟台,一个车队的队长张三和司机 李四是一对好朋友,白天合伙开车,晚上合作开商店。一日因借款起纠纷,张三到法院起诉李四,要求后者返还借款人民币3000万元。张三举出的证据是李四所立的一张借据,"今借张三人民币3000万,借款人李四, x年×月x日"。法庭上法官询问李囚,"这个借据上的字是你写的吗?"李四回答"这个字是我写的,整个借据都是我写的。"法官又问"那你怎么借了别人3000万呀?"李四仔细看了看说: "哎呀,我只借了3000元,我怎么把元写成万字了呢。法官,这可怎么办呢?"
请问:如果对本案的事实认定遵循严格的法定证明原则或者严格的自由证明原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二)
2007年7月27日,75岁黄老太在刷医保卡时意外发现,7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依照有关政策规定,退休老人被停发社保费,唯一的可能就是领款人已经 过世。可是黄老太明明活着,为什么社保费说停发就停发了呢?为此,黄老太 向社保中心反映情况,被告知要到街道开具“未死亡证明”。对此,她有些 以接受,“我明明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去办什么‘未死亡证明’呢?”无奈,黄老太只好到黄华路街道办事处开具了证明,此后手持此证,开始往返奔波于多 个政府部门阐述
试分析本案中社保中心要求黄老太开具"未死亡证明"的做法, 违反哪些证据法原则?
(三)
在一列火车上,一名残疾人因为忘记带残疾证,而被要求补买全价票。面对乘务人员的置疑,他悲愤地说:“难道我少掉的一条腿,还不能证明我残疾么?结合这一现象,阐释证据的本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