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衢盆地

如题所述

一、前言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省中部,东经118°40'~120°30',北纬28°45'~29°30',面积3500km2,系浙江省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地势属丘陵平原区,海拔一般10~20m;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年降雨量为1400~700mm,雨水集中于3~4月春雨期和5~6月梅雨期;年平均气温为17.3℃,一般为5.1~29.2℃。地表条件和气候条件较适合油气勘探作业。

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目前累积完成模拟及数字地震573.16km(数字地震65.49km),总共钻井42口,总进尺为48104m,其中钻遇海相地层井4口,进尺为9840m。先后进行了地面地质调查和重磁电非地震工作,施工光点及模拟地震剖面507.67km,完成了盆地中西部非地震物化探工作及地震攻关试验。

评价工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对金衢盆地的北部浅凹、中央凸起和南部深凹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成因法和类比法。

金衢盆地发育有四套良好的烃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上白垩统金华组。其中,石炭—二叠系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金衢盆地评价区块地质资源量石油为1024.31×104t(50%),天然气为340.85×108m3(50%);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60×104t,天然气为181×108m3

二、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

将盆地海相层构造格局划分为“一凸两凹”,即北部浅凹陷、中央凸起、南部深凹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部浅凹,面积550km2;中央凸起带,面积为463km2;南部深凹带,面积为1100km2,以其作为评价单元(图10-54-1)。钻井揭露上古生界地层发育完整,地震发现一待落实的局部圈闭。地层发育特征如图10-54-2。

图10-54-1 金衢盆地构造分区图

(二)烃源岩

金衢盆地发育有四套良好的烃源岩系:①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②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③中生界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④上白垩统金华组(K2j,原称兰溪组—下同)。其中,石炭—二叠系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其次为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烃源岩(表10-54-1)。

表10-54-1 金衢盆地烃源岩特征表

图10-54-2 金衢盆地地层柱状图

(三)其他成藏条件

1.储集层

白垩系储层为上白垩统衢县组和金华组上部的砂岩,白垩系为河流相—浅湖相沉积,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砾岩,泥质—灰质胶结,疏松—致密。衢县组29个岩心样品平均孔隙度为12.49%,最高为22.54%,平均渗透率为6.29×10-3μm2,最高为76.25×10-3μm2。金华组上部138个岩心样品平均孔隙度为10.69%,最高为26.65%,平均渗透率为9.13×10-3μm2。下二叠统细砂岩胶结致密,孔渗性低,往往呈砂泥互层状分布。下二叠统灰岩孔隙度0.75%,渗透率0.17×10-3μm2。上石炭统灰岩孔隙度0.65%,渗透率小于0.05×10-3μm2。这两种岩性均不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灰岩中有不少缝洞,是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其孔隙度为0.08%~7.42%,平均值为3.22%。

2.盖层条件

全区巨厚的白垩系湖相泥岩、泥质粉砂岩类沉积厚度800~1600m,可以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盆内的下章断裂,在白垩纪表现为同沉积特征,目前断层深部是封闭的。盆地深部局部地区地层水封闭性、断裂封闭性均好,因此盖层条件较好,油气成藏保存有利,特别是下章断裂以北地区油气保存条件最佳。

3.生储盖组合

本区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

(1)下古生界泥岩、灰岩为烃源岩,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砂岩为储层,下古生界泥岩为盖层的组合;

(2)石炭系—二叠系泥岩、泥晶灰岩为烃源岩,下二叠统—上石炭统灰岩、白云岩为储层,二叠系泥岩为盖层的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组合;

(3)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石炭系或二叠系风化壳为储层,白垩系泥岩为盖层的组合。

(四)主要地质认识

经综合研究,盆地有两次油气藏形成过程:

(1)第一次于三叠纪初期,油气藏类型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赋存于褶皱高部位,但由于历经晚印支、早燕山构造破坏,现存可能性较小;

(2)第二次为白垩纪末期,油气藏为古潜山型(缝洞型)、裂缝—孔洞型,储集空间为残留岩溶孔洞、构造裂缝和构造溶蚀缝,烃类源自第三次成烃期的天然气及第二次生烃期残存油的裂解气。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次资源评价对金衢盆地的北部浅凹、中央凸起和南部深凹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成因法和类比法。

(一)有机碳法

参数选取主要包括: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产烃率、运聚系数。

烃源岩:金衢盆地北部浅凹面积约550km2,中央凸起面积约200km2,南部深凹面积约1100km2,北部浅凹和中央凸起厚度约450m,南部深凹厚度约500m。

有机碳恢复系数:金衢盆地烃源岩Ro数据大多大于2%,生油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根据烃源岩成熟演化及有机质类型等参数,从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得到烃源岩有机碳的恢复系数为1.35。

产烃率:根据金衢盆地烃源岩生烃演化程度及有机质类型等,确定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产气率为257m3/tc。由于烃源岩成熟度很高,Ro值普遍大于2%以上,以及有机质类型以Ⅲ为主,没有计算盆地烃源岩的油资源量。

运聚系数求取:采用中国石油集团三轮资评《刻度区解剖与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2003.07)油气运聚系数统计模型成果算得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天然气运聚系数(表10-54-2)。

表10-54-2 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气运聚系数参数及结果表

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参数见表10-54-3。

表10-54-3 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参数表

(二)氯仿沥青“A”法

氯仿沥青“A”法计算中排聚系数0.2,运聚系数1.8,各单元参数如烃源岩面积厚度等见表10-54-4。

表10-54-4 金衢盆地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参数表

(三)类比法

根据类比法原理,选择麻阳盆地作为金衢盆地的类比区,各单元类比系数及其他参数见表10-54-5。

表10-54-5 金衢盆地各构造单元类比法资源量参数表

四、资源评价结果

(一)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1.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结果

通过确定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分布面积、厚度、有机碳等各项计算公式所需的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法相乘,得到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天然气资源量各单元分别为91×108m3,33.33×108m3,216.52×108m3(表10-54-6)。

表10-54-6 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结果表

2.氯仿沥青“A”法计算结果

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各单元分别为297.41×104t,108.55×104t,699.78×104t(表10-54-7)。

表10-54-7 金衢盆地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结果表

3.类比法资源量计算

类比法计算资源量各单元分别为265.99×104t,129.43×104t,574.61×104t(表10-54-8)。

表10-54-8 金衢盆地各构造单元类比法资源量结果表

4.油气资源量汇总

通过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以及类比法计算了金衢盆地各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资源量,现将不同方法算得资源量用特尔菲法汇总得到地质资源量石油为1024.31×104t,天然气为340.85×108m3;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60×104t,天然气为181×108m3(表10-54-9)。

表10-54-9 金衢盆地资源量汇总表

(二)油气资源分布与品位

本次评价油气资源在层系上均分布于石炭系和二叠系,深度上均属于浅层~中深层,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属丘陵。油气资源的品位均属常规油气。

五、勘探建议

金衢盆地位于华夏陆块和扬子陆块两大构造单元之结合部,盆地两侧为断裂控制,南部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以常山—漓渚断裂为界,属于断陷—坳陷型盆地。盆地前震旦结晶变质岩基底上有两套地层,即古生代海相层及中新生代陆相层。海相层为印支期褶皱系,并受晚期断裂改造,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陆相构造层受盆地边界断裂和盆内下章断裂的控制,分为南北两块,是盆地或油气勘探的盖层。通过对盆地深入研究认识,结合本次资源评价结果认为金衢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由于盆地内重、磁、电等非地震物探工作较多,数字地震工作量少,覆盖次数低,且品质差,因此难以对盆地的地质结构和地层分布进行确切的解释及成图。另外,以往布井多依据重力、电测深及地面地质资料,钻探主要打在重力高上;钻探多以白垩系为目的层,钻达古生界的井太少,致使盆地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清,影响勘探进程。因此建议加大多次覆盖数字地震勘探工作量,部署南北向区域大剖面,以便搞清盆地地质结构,并进一步明确盆地有利勘探区,同时加强盆地地质综合研究与评价工作。

六、小结

根据本次资源评价结果,金衢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0.102×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41×108m3,油气合计为0.375×108t油当量,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60×104t,天然气为181×108m3,资源丰度达2.03×104t/km2,显示了该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从目前的评价结果来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比率为1∶2.7,表明该盆地以天然气资源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