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如题所述

人生哲理: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出处: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着人生哲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出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者感叹人事易逝、自然永恒之辞,表达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之情。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0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是的,很多古人的诗词都有这样的感怀,其实本质上古人和我们一样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就如《圣经》传道书说:一代又去,一代又来,如果只在日光下看人生,
  所以生命的意义要从日光之上找.
  人生是要活出生命本有的荣耀来,而不是为了物质欲望而活.
  生之为人的高贵在于人有灵魂,而动植物没有,所以我认为人类活着的最高境界是活出生之为人的那个生命的荣耀.
  人的灵魂实在是一样奇妙的东西,只有真正永恒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满足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1
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实现人的价值,要有益于所处的时代,为人类世代的延续作出贡献。而江月等自然界事物年年日日却没有什么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