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试验过程的相态分析

如题所述

选矿试验工作开始前的相态分析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已可满足选矿试验研究工作的需要。但是,当矿石嵌布粒度很细,欲选组分的矿物相未作详细研究,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使得选矿试验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或者尾矿中金属品位居高不下,这时由于矿石已经过细磨,传统的岩矿鉴定方法困难较大,而用对精矿或尾矿作相态分析的办法往往可给选矿试验工作提供方向性的资料。

1.某地细粒金红石的选矿试验

该金红石原矿含TiO2约6%,嵌布粒度很细,磨矿粒度粒径小于0.038mm占90%时,尚未能全部单体解离。采用浮选方法选矿,精矿TiO2品位仅41.90%(金红石精矿质量标准最低一级要求TiO2不小于75%),用传统岩矿鉴定方法作人工光片鉴定,只见“云雾状”、“乳浊状”,因为颗粒太细显微镜下已无法辨认。

首先,用钛的物相分析方法提取金红石单矿物并测定其组成。金红石含 TiO2大于98%,说明有可能选得合格精矿。

继之,用矿物组成分析对精矿的矿物组成进行测定(详见第一章第二十八节)。结果列于表6.6。

表6.6 金红石浮选精矿的矿物组成分析

从表6.6结果可见,金红石精矿中竟含有大量的石英、绿泥石和白云石。根据这些矿物的浮选性能,显然是夹带上来的。而在此浮选条件下,金红石的浮选性能也比正常的情况要差得多。

经过物相分析和选矿试验有关人员共同分析研究,决定在浮选工艺流程中加入酸处理程序。酸处理可溶去白云石和大部分绿泥石,本身即可提高精矿TiO2的品位,而这对金红石精矿的经济价值来说是可行的。意外的收获是进行酸处理后清洗了金红石矿物颗粒的表面,改善了它的浮选性能。酸处理后再次浮选富集金红石,使新的金红石精矿TiO2品位达到80%以上,回收率为75.42%,最后确定的该细粒金红石矿的选矿工艺流程为:浮选—酸浸—浮选,突破了数年未解决的难关。

2.陕西某“菱铁矿”的选矿试验

该“菱铁矿”送做可选性试验前进行了铁的物相分析,其结果列于表6.7。

表6.7 陕西某“菱铁矿”中铁的物相分相

选矿试验经反复试验,精矿铁品位最高只有34.21%,达不到菱铁矿精矿最低一级品位,即TFe35%。

由于通常的岩矿鉴定方法对碳酸盐矿物的细分性困难较大,采用碳酸盐矿物相分析方法进行了碳酸铁部分的细分定量。结果查明该碳酸铁矿物实为两种矿物组成一为镁铁白云石,在组成CaCO3·(Fe,Mg)CO3中,MCa:MMg:MFe=5:4:1(MX系指X的摩尔分数除以50)。一为镁菱铁矿,在组成(Fe,Mg)CO3中,MFe:MMg=3.8:1。可以计算得该镁菱铁矿单矿物含Fe为36.6%。

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对该菱铁矿石的选矿试验工作要获得合格的菱铁精矿是很困难的,该菱铁矿床实际没有工业利用价值。

3.陕西某金矿的选矿试验

该金矿原矿金品位有6.4×10-6,为多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类型。选矿试验用浮选方法进行,获得精矿Au品位为71.0×10-6,尾矿含Au为1.07×10-6,显然尾矿含Au偏高。经过尾矿作Au的赋存状态分析,结果为游离自然Au 0.84×10-6,碳酸盐包裹Au 0.10×10-6,硫化物包裹Au 0.03×10-6,脉石包裹Au 0.02×10-6

选矿试验人员根据尾矿中尚为较多的游离自然金进一步采取了回收措施,提高了选矿回收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