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坐”的称号是如何得来的?

如题所述

虎丘塔另一处神秘的景观是白莲池和点头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公讲经的传说。

生公是我国晋代的著名高僧,名叫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槃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A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等佛教观点。但是,他的学说被旧学不容,遭到北方士大夫的排挤,将他贬出了京城。

于是,生公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丘上有一巨石,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有1000多个人就围坐在这块巨石上,上书“千人坐”,是后来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因为生公的学术观点同样也遭到南方士大夫的排挤,于是他们将这些听经人全部赶走不准再来听经了,但是生公并不灰心,对着听经人留下的块块垫坐石讲经。

他讲了三天三夜,口干舌燥,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白莲池中的点头石。

相传,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池中的白莲花不但没有被冻死,反而竞相开放,池水也盈满了,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在宋代,在虎丘山上创建的还有应梦观音殿、转轮大藏殿、水陆堂、陈公楼双井桥、千顷云阁、和靖书院等。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家中十分贫困。臧逵洁斋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到了晚上,他就梦见有一个穿白衣的人用针刺他的双耳,早上醒来,身上的病痛完全消失了。

由于臧逵擅长绘画,臧宁擅长精刻,俩人便发愿雕塑一尊观音像,但他们不清楚观世音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回忆梦中的形象。

他描绘的观世音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令人肃然起敬。当时,人们看了无不称好,称为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后来,臧逵画应梦观音图和臧宁刻石观音像这一举动,惊动了当时朝野上下,佛门诸宗。

1073年,官、佛、民各界一致在佛教名山虎丘的第三泉南、千人石西侧便开辟了一块地方,在此地建起了石观音殿。

1074年9月,石观音殿竣工,开光之日,人潮如涌。极其珍贵的是,上自宰相、尚书,下至知府、知县,公卿大夫曾公亮、胡宗愈、沈括等92人,每人书《普门品》一行,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官职、姓名,刻在石壁上,希望永远流传后世,成为当时一大盛事。史称“熙宁经刻”。

1388至1334年间,云岩寺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塔的维修也第一次见于史料记载,现存的二山门,断梁殿就是当时修建的。同时修缮和改建的还有大佛殿、千佛阁、三大士殿、平远堂、小吴轩、花雨亭等建筑,并铸造巨钟一口,开通2000多米环山溪。

元代末年,群雄并起,到1356年,张士诚占领平江就是今天的苏州割据称王。为了保卫城池,张士诚选中水陆要冲的虎丘驻军布防,在开通浚环山溪的同时,沿溪修筑了一座环山城,将名胜之所变成了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害。一时间“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但是虎丘土城在军事上并没有发挥作用。

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征讨张士诚,围攻孤城平江长达10个月。相传徐达的攻城指挥部就设在虎丘,而常遇春也在虎丘屯兵,与张士诚军在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展开了激战。

据明代《虎丘山志》记载,常遇春打败盘踞在虎丘的张士诚,虎丘寺把应梦观音图和铜香炉献给常遇春,常遇春并不接受,命令手下去拿虎丘画。

这幅画后来被常州的范某得到。范某开始并不知道画是虎丘山的东西,他母亲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女子说:“送我回去。”他母亲✿:“要送你到哪里呢?”

女子回答说:“虎丘。”范某母亲看见画像上有“虎丘”的字样,便嘱咐儿子把画送回虎丘。

在范某运画的船路过浒墅的时候,画又被贼偷去。后来有人买此画,在睡觉时梦见女子说:“我家在虎丘,送我回去吧。”

买画的人也把画送回来虎丘。虽然是民间的传说,却可看出当时人们对虎丘的重视和向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