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王?

如题所述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
 拜占廷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廷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
  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廷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廷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
 拜占廷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廷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
  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太宗内禅于太子陈晃,是为陈圣宗,圣宗遂娶昭圣公主为皇后,为乱伦之举,同年生子陈昑(即后来的陈仁宗);死后谥昭皇帝。她做过女皇,后又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皇后,儿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传奇女性。

  

俄罗斯帝国 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
  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
  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
  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 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著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
  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
  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皇极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
  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持统天皇(690年—697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
  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孝谦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
  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
  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后樱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
  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印度帝国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
  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
  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1
1.伊莎贝拉女王,与其丈夫塞巴斯蒂什么来着公爵共同统治西班牙。在她执政期间,领导西班牙人进行了复国运动,将盘踞伊比利亚半岛几个世纪的布尔人打败。为西班牙日后称霸世界奠定了基础。而且她鼓励航海事业的发展,为航海家提供资金支持,想当年哥伦布就是靠她支持的.
2.伊丽莎白一世,她对内推动英国国内的宗教改革,确立新教的国教地位,使英国避离了欧洲大陆激荡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发展。并且鼓励文艺事业的发展。对外利用自己强有力的外交手腕与欧洲大陆的霸主们周旋,为英国赢得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她鼎力支持英国的航海事业,筹建了强有力的海军舰队,并打败超级大国西班牙。鼓励人们航海探险、贸易、甚至是掠夺、奴隶贩卖...
总之,是她为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打下基础
3.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她虽然废黜了彼得三世夺取政权,但是她的改革还是很伟大的。
4.玛丽女王,确切说是英格兰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铁杆天主教徒,在她统治新教兴起的英国期间,因铁腕镇压新教徒,使英国人心惶惶,获得了“血腥女王”的称号(实际上在她统治期间,她处死的人也不过几百名)。她为了捍卫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不惜嫁给自己的侄子——当时的欧洲霸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但腓力二世基本没来过英国和她同住,后来还抛弃了她,使她深受打击,不久郁郁而终。
5.玛丽·斯图亚特女王,也叫苏格兰玛丽一世,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出生六天即成为苏格兰女王,基本和英格兰玛丽一世同时,同时按辈分她也是英格兰玛丽一世的侄女,玛丽·斯图亚特未出世时即和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有婚约,但由于亨利八世意图抓获玛丽·斯图亚特,吞并苏格兰,所以玛丽·斯图亚特在出走盟国法国(那时苏格兰有联法抗英的传统,法国是苏格兰的传统盟国),后与法国太子弗朗索瓦(即后来的法王弗朗索瓦二世)结婚,在丈夫病逝后,玛丽·斯图亚特回到苏格兰正式执政。因为新教运动在苏格兰兴起,玛丽·斯图亚特前往英格兰投奔她的姑姑伊丽莎白一世,但她的天主教徒背景,使伊丽莎白一世不得不杀掉她以断掉天主教徒企图将玛丽·斯图亚特扶上王位的心思。
6.英国还有一名玛丽女王,即玛丽二世,她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英国光荣革命中,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在最后妥协中,选了双方都认可的两个人作为英国的统治者,就是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夫妇。由于威廉的妻子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而威廉又是新教徒,这使得他们的身份能被各方所接受。威廉和玛丽不费一枪一弹就继承英国王位,二者分别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共同统治英国。1689年,他们签署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利法案》,从而为光荣革命画上句号。
7.玛利亚·特雷莎女王,她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王,也是德意志民族唯一的女王,她的名字同18世纪的中欧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她在位期间正是启蒙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凭借血统和手腕,她统治着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块领土,打败过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她的丈夫也不简单,是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实际上权势被特雷莎掌握,她的丈夫只能经营一小块地方——托斯卡纳公国,即便这样,她的丈夫也充分发挥才干,积累了可以与任何一个王室相媲美的财富。
8.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她是欧洲中世纪历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统治的时代是丹麦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统治范围包括丹麦,挪威和瑞典,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卡尔马联盟,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也于此时成为丹麦的领地,同时称霸波罗的海。玛格丽特一世本人是丹麦公主,嫁给了挪威哈康王子(同时也是瑞典国王的孙子,但不是瑞典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后来随着哈康王子成为挪威国王和瑞典国王,她也成为挪威皇后和瑞典皇后,并在以后凭手腕成为挪威和瑞典的实际统治者。值得一说的是玛格丽特一世毕生没有加冕,一直以摄政身份掌握权力,但她是丹麦公认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同时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历史都绕不开她。女王最后死于鼠疫,而今天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称号就是出于对600多年前那位玛格丽特的尊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