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期不得穿红衣服、戴红帽子的习俗从何而来?

如题所述

从祖辈传承而来,但最早的情况恐怕无人知道,不过红色代表喜庆所以不可出现在白事中这的 历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平度孝子穿的是用粗棉布做的有带无扣的白上衣、白裤子,且制作时不能用剪子剪,只能用手撕。此举一是畏忌剪断后代的根苗,二是为了体现失去亲人后撕心裂肺的痛苦。服饰的边是毛边,不用缝制,象征痛苦无边。头上要戴白布做成的圆筒尖顶的孝帽子,顶端用一麻(或苘,现多为尼龙匹子)绳系扎。父亡,要在孝帽子左侧拴一棉球至耳旁,母亡则拴于右侧,额上要用一小块麻布缀于帽前,半遮双眼,表示丧亲之痛要耳不旁听,目不他视。上身除孝衣外,还要套上无袖粗麻马褂,腰间系一麻绳,别一把或两把斧头,此所谓“披麻戴孝”。

死者女儿、儿媳除了有带无扣的白孝衣外,头上戴的是用几尺白布折成的尖顶搭头,垂下的布则系在腰间,且腰间也系麻绳。平东祝沟、古岘等地戴搭头带子。孙子、孙女、外甥等戴“花花孝”,即在孝帽或搭头上缝一蓝布或红布条。未过门的儿媳、孙媳要给六尺红布扎在腰间。男女着孝者均需用白布将鞋帮遮盖,俗称“裱鞋”。一个老的去世,不可全裱,只有两个老的都去世,才可全裱。儿女还要手持裹以黄纸的柳枝,俗称“孝棒”。其意:一是留恋不舍,二是防止痛苦过度,单靠自己无法正常行走,需要依靠孝棒支撑。

戴孝的同时还要破孝,即对参加丧礼的人,要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现在一般是三服以内的成年人,每人分 6尺或一丈二尺白布,其他人一般男的给一个孝帽子或 3尺“扎腰”,女的送 3尺“搭头”。

守灵。死者咽气后,要设灵堂,在灵前摆上供桌,桌上摆放香炉、蜡台、长明灯和鸡、鱼、肉以及馒头、蔬菜等供品。去世一个老的,供 5个馒头;两个老的都去世,供 10个馒头。桌前摆上火盆,然后开始在盆内烧纸钱,焚香,点“照尸”灯,也叫长明灯。子女按男在头女在脚,分跪灵床两侧,为死者守灵。

守灵期间,要男不剃头,女不梳发,寝苫枕块,喝粥吃素,日夜守侍灵前,以尽孝道。要不断地焚香、烧纸、添油,保证香不断、灯不灭。要严禁狗、猫从灵前走过,以防死者“起尸”。要随时陪伴前来吊孝的人一起恸哭,磕头谢孝。民间传说,如果父母死后子女不哭,后代就会出现哑巴。受此俗影响,许多子女在父母生前并不孝顺,却在其死后哭得像模像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4
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因为喜事和丧事是不能冲突的。
第2个回答  2019-10-15
很久的习俗,比较忌讳,这样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第3个回答  2019-10-14
因为红色比较喜庆,并不适合这个时候,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
第4个回答  2019-10-14
那是因为处于一种悲哀的气氛当中。所以是不能穿红色的,因为红色比较兴奋或者热烈的气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