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元稹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白。不同于子期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而元白,的确是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元稹死后,白居易看书忆他,喝酒忆他,做梦他……“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成了他这时的写照。两人相识是起于贞元十九年,同授校书郎。当是时,白居易已在长安居多年,数年前,他中进士,春风得意,写下那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他有资格骄傲。那时朝廷取士,分明经科与进士科两科。明经较易而进士颇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科五十少进士一说。白居易家贫多故,据他自己言。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於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而元稹由于家太穷了急需要养家,选择easy的明经模式,他幼年父死,由独母养大。虽然祖上是贵族,于他这代早已没落,异母的两个哥哥又把他们母子赶出去,元母只好带着他回娘家,亲自教他读书。所幸元稹聪颖好学,天赋又高,十五岁举明经,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会试。在考试方面的能力,元稹是不下于白居易的。贞元十九年,两人同登科,中书判拔萃科,元稹二十四岁,白居易大他七岁。次年授校书郎,两人亦同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7

之前说元白相交是因为志同道合,不是因为元稹长得好看,虽然长得的确非常好看。很多人说元稹渣,不说和薛涛这种纯粹野史编出来的事情,他确实负了莺莺。在下去拜读了有名的渣作《莺莺传》,养在深闺的小姐遇到书生求欢,怒斥他,书生灰溜溜回去。没过几天,红娘抱着枕头被子去书生家,随后小姐翩翩来到,与之共度春宵。元白两人相交的原因。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过原因,“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第2个回答  2018-01-07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每个文人年幼时第一次读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时,都曾动过心头血,想自己有一天成就一世无双国士,能力扛江山万万年。然而这一点心头血,总会叫功名利禄磨去一点,光阴蹉跎磨去一点,世道叵测再磨去一点,磨来磨去,一辈子就落入了‘窠臼’之中。

那时的元稹,并没有读过横渠先生的字,他是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大的元稹,并如无数名留青史的前辈一样,身体力行,一身肝胆,直面奸佞。白居易将他比竹,除了风姿,更多是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