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是徐克失败之作吗?

如题所述

徐克是我心目中的大师。这年头、这个世界,像徐克这样个人世界只有电影的人几乎快绝种了。电影在大多电影人(包括“影评人”)眼里只是谋利成名的工具而已。《七剑》是我心目中完美的杰作,是徐克继《刀》之后最潇洒的武侠回归。其实关于《七剑》,会内众多兄弟已有精彩评述,尤其风间兄的那篇写得棒极了,让我高山仰止。前几天cctv6重播《七剑》,第一次看的老婆在来福回途那段感动得落泪了,让我终于不自量力地为《七剑》码些文字了。       徐克是最好的武侠电影大师,没有之一。不因技巧,只为胸怀。这是模仿不来的,是骨子里的。“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的冲天豪情只属于真正的侠之大者。徐克,用影像完美还原文字,用胸襟真正解构侠情,带我们领略那快意恩仇的江湖,。      “江湖”二字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原句为“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江湖到底是什么?说穿了,就是身不由己。徐克的武侠世界、现实世界莫不如此。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凭借《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徐克开创了一个时代。在这个任何年代都会跟风的世界里,一时间古装武侠电影成了主流,连厨子都腰揣菜刀开始闯荡江湖。这帮人的江湖成为除了像《武侠梁祝》里说的“两斤酒,一斤肉,一家吃喝到下一家,什么都不做”之外就是在摄影棚吊着钢丝爆破土雷飞来飞去胡闹。盛极而衰,新武侠电影时代就这样在一帮跳梁小丑的起哄之下轰然倒塌终结。徐克用隐晦挣扎的《刀》亲手划上了句号。但徐克的武侠梦从未停止,更为恢宏的《七剑》开始铸造。        尽管片头已经注明:改编自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但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徐克的《七剑》。相对于改动最大却最得原著神髓的《笑傲江湖》和《东方不败》,《七剑》更像是徐克重新写了一部武侠小说。梁羽生的原著中“七剑”串联着《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等数部小说,如何让“七剑”成为独立成章的完整影像故事的确是个难题。徐克的几乎完全推翻了原著小说的架构,老怪重新打造的“七剑世界”是磅礴恢宏的,并计划以七部曲的方式来叙述这个江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3

一阵激昂的音乐伴随七剑纵马飞驰而过,苍劲有力的七剑二字跃出银幕后一切戛然而止。没有配乐,没有旁白,字幕“圣上有谕,实施禁武令,凡庶民习武者斩立决”直接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画面几乎淡化了所有色彩,除了那一抹惊艳的红。红灯笼、红轿子、红旗帜、红丝带、红绣球伴随着那一曲原本欢庆却变得恐惧的唢呐。红在中国人心中是喜庆的象征,而此刻却成为了大屠杀的唯一色彩。红回归了其最原始的含义------血腥。徐克说这段色彩要归功于林安儿的剪接,我却更愿意相信这是老怪的创意。老怪应该是很钟意红色的,《东方不败》、《黄飞鸿》、《青蛇》都出现过大片的红,但是这一次,徐克将这一抹红运用到了极致。和《辛德勒的名单》的红裙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群在欢腾着迎亲嫁娶这人生大喜事的老百姓没有想到吉祥的唢呐变奏成了自己生命终结的哀乐。这就是一群风间兄所说到的俗人。他们天真甚至愚昧。“我们素不相识,为什么要赶尽杀绝?”这是全片的第一句台词,当得知是皇上要杀练武的,他们依然没有醒悟,觉得交出刀就可以从宽发落。在他们眼里,武器就是他们和禁武令、和江湖唯一的牵连,只要放下,他们可以继续在他们的世界里享受着“太平”。他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当权者的真正意图,他们不懂江湖,甚至不觉得自己身在江湖。但他们忘了自己已经身不由己。十二门将出场,唢呐停,屠杀止。       这是一个极其精彩的开场,无论是色彩运用和场面调度还是镜头掌控和配乐都融合得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这场屠杀整个过程没有对白,只以慢镜和配乐烘托出杀戮的真实和血腥。开场即表达了徐克对于《七剑》的缜密设计也展现了徐克非凡的掌控整部电影能力,老怪刻意用近景和特写来表现的开篇戏有意区分开其后攻打武庄所采取的远景和全景为主的影像画面,而十二门将虽然悉数出场但是并没有全部出手,也应该是老怪有意为之,将十二门将的戏份分成了开场屠杀、夜攻武庄、七剑反攻天门屯和最后对决四场来延续动作戏的精彩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04

徐克为了《七剑》,重新搭建了一座武庄。这是徐克以往作品里最受掣肘的地方。老怪从来不缺创意,但香港的地理环境、制作周期、资金投入等诸多原因,像《笑傲江湖》系列、《黄飞鸿》系列等影片的场景多在摄影棚内完成,外景也多数采用镜头角度、特技、模型相互配合迁就完成。例如《东方不败》最后的黑木崖大战就是如此,甚至几乎没有出现黑木崖的全景,纵然依旧精彩绝伦,但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而《七剑》的巨额资金投入和内地辽阔的地理资源让徐克所有的创意和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老怪搭建的武庄错落有致气势恢宏却极其细致真实。祠堂、马圈、晒场、校舍、房屋甚至羊群、马车、灯笼、农具、农作物都完美还原了一群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为了《七剑》的写实性,徐克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俗人”的生活,这是武侠电影的一个突破。这里有两个镜头值得一说。一个是当天地会要绞死傅青主的时候,镜头忽然切换到户外,一段不到三秒钟的画面正在记录一位村民欢天喜地为小孩摆满月酒的场景,另一个就是遭到诸多人诟病的赴天山求援时,韩志邦急着要和刘郁芳“洞房”。我觉得这两处都是点睛之笔,江湖是什么?对于“俗人”而言,他们没有概念,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能够比这些“人生大事”更重要了。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在片长153分钟的《七剑》里,在正反两派有20多人出场的故事中,徐克依然执意保留了大量的“俗人俗事”其用意不言自明。      《七剑》是徐克的集大成之佳作。老怪更创造性地设计出七把造型迥异却又各有含义的剑来代表人物性格。晦明大师天山传剑,武庄的武元英和韩志邦分得“天瀑”和“舍神”二剑。“天瀑”是把极其灵活的双头剑,柄芒不分,式随意变,而武元英也是武庄内最为聪慧之人,从出场时的单纯到最后毅然跟随五剑上京坚定,武庄的这场变故已经使武元英真正成长。韩志邦则不同,他简单淳朴得多,甚至有点一根筋,他没有抱负,最后也执着地要守在刘郁芳和孩子们身边。一如“舍神”剑,钝而无锋。“莫问”剑则一语道破赎罪的明朝刑部刽子手傅青主的“莫问前程有愧,只求今生无悔”。穆郎的“日月”双子剑无疑是为后续的另一个身份---凌未风埋下伏笔。辛龙子的“竟星”剑是七剑中最短小的两柄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的剑,是晦明大师为了驯化狼圈中长大的辛龙子在打斗中狂性大发而特意铸造的。杨云聪的“青干”剑奇钝无比,却是唯一能够克制“由龙”剑的一把。以至钝克制至利,实在佩服徐克的高明。物为何物?断却青干,空无一物,何来尘埃?六剑出场都是低调的,都是先人后剑。唯一不同的是“由龙”剑楚昭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