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园文化

如题所述

敦品励学,弘毅致远
“敦”本为厚重意,引申为奋勉。敦品,等于说砥砺品德。励,也有奋勉、致力的意思。励学,即发奋学习。“敦品励学”,语出清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梁章钜以“敦品励学”来评价可为儒者典范的人,说明它反映了学者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弘毅”指心胸宽阔而意志刚强。语出《论语·秦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一个士(古代指有理想有节操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面临的路又很长。为什么这样说呢?士把推行仁义作为自己的大任,这任务不是很重吗?要推行仁义直到自己死亡,这路不是很远吗?所以“弘毅”字面上是“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也自然使人想起了“弘毅之人,任重道远”。“致远”本指达到远方。语出《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后多比喻人才卓越,可任大事。汉人的书《文子·上仁》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引这两句教训自己的儿子,说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条训词体现了师生追求道德、学问、胸怀广阔、意志刚强的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理想。 校徽主体图案外部为红色圆形造型,内部是以“HSD”(“哈师大”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缩写)变体组成的天鹅、朝阳形象为基础的主题图案,天鹅为红色,朝阳为橙黄渐变颜色。寓意为哈师大似展翅高飞的天鹅,志存高远,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外环上部为欧阳中石手写的中文校名全称“哈尔滨师范大学”,下部为英文全称“Harbin Normal University”。设计图案简洁、凝练、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特色。
校徽主要用于学校对外活动招贴悬挂、正式出版物印制、宣传资料和纪念品印制、本校教职工工作名片印制、胸前佩戴等。 校歌歌词气势雄浑、格调高远、内涵丰富、意蕴深长。其内容围绕该校“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展开,将传承文明奋勇攀登的爱国主义思想、知行合一、追求真理的“行知精神”、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北大荒情怀”融为一体,全面反映了该校师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业历史、开启蒙昧的神圣教育使命和走向明天创造辉煌的豪迈自信。作品饱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出俯仰天地的豪迈气概和济世报国的博大胸襟。
歌词分为三段,这三段歌词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主旨。三段内容层次分明,逐层递进,蕴含的情感逐步得以深化和加强。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以师大学子立志——修业——致用的发展脉络,以历史——现实——未来为时间线索,全面反映学校的发展进程,深化该校的办校理念。
歌词三段共二十一句,每段七句,为体现简洁而明快的校歌特色,每段前四句和尾句重出。整首词以“塞北青天高,关东大地宽,丁香开满城,松花江水蓝”起情,既点明了该校的地理位置,又暗喻了学校所在之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吞纳涵容、底蕴丰厚,寄予了对学校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中间四句,分别以“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和“理想的乐园”起句,分层次展现该校“点亮一天星斗,耕耘千古荒原”的开拓奋斗的创业历史;“播撒科学的阳光,驱散蒙昧的黑暗”的开启愚顽的教育使命;“跨越历史的关山,走向辉煌的明天”的豪迈自信的未来展望,层次清晰,义脉贯通,浑然一体。最后一句用“红烛”、“文明之火”的意象,以象传意,象征与讴歌了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教师精神和驱赶蒙昧传播科学的文化精神。副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砥砺吾志,奋勇登攀。红烛照长夜,文明之火赖我传”,是全词艺术意境和思想主题的深化。
通篇二句十字和八字居多,间或其他句式,多用对仗和排比,言简意深,流畅明快,节奏感强,既有律诗连续对仗的整齐美,也有词的长短参差的错落美;韵脚严整,音韵和谐,通篇“an”韵一韵到底,便于记颂,实现了音乐艺术与诗歌艺术的有机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