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隔震和减震

如题所述

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
分为基础隔震结构与层间隔震结构。
减震效果一般在50%到90%,并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抗震区,可显示出较为明显的经济性。
减震技术: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隔震技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这间采用柔性连接,设置足够安全的隔震系统,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时上部结构作近似平动,结构反应急仅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强震观测结果可达1/2-1/16),从而"隔离"了地震,通俗地说:使用隔震技术的房屋经历8级地震的震动仅相当于5.5级地不仅达到了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造成损坏的目的,而且建筑装修及室内设备也得到有效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0
建筑隔震: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安装可动式隔震装置,借此使震动分散开来,通过使建筑物与地基脱离,从而“避免”受到地震摇晃的影响。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在建筑物地基与房梁中间安装可动式减震装置,借此吸收震动,使震动不易传导到建筑物上,从而“抑制”地震产生的摇晃。
减隔震之最——国内最大隔震建筑——北京新机场
第2个回答  2020-06-29
减震技术: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隔震技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这间采用柔性连接,设置足够安全的隔震系统,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时上部结构作近似平动,结构反应急仅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强震观测结果可达1/2-1/16),从而"隔离"了地震,通俗地说:使用隔震技术的房屋经历8级地震的震动仅相当于5.5级地不仅达到了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造成损坏的目的,而且建筑装修及室内设备也得到有效保护。在诸多隔震系统中,隔震橡胶支座是世界研究和应用的主流,在美国、日本等多震国家广泛应用,云南省的昆明市、思茅、临沧、版纳等市州的部分高层建筑推广应用。
第3个回答  2020-01-07
减震技术: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隔震技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这间采用柔性连接,设置足够安全的隔震系统,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时上部结构作近似平动,结构反应急仅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强震观测结果可达1/2-1/16),从而"隔离"了地震,通俗地说:使用隔震技术的房屋经历8级地震的震动仅相当于5.5级地不仅达到了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造成损坏的目的,而且建筑装修及室内设备也得到有效保护。在诸多隔震系统中,隔震橡胶支座是世界研究和应用的主流,在美国、日本等多震国家广泛应用,云南省的昆明市、思茅、临沧、版纳等市州的部分高层建筑推广应用。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知道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一些大型建筑、医院、学校、体育馆会用到减隔震技术。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lankebrb.com)是国内拥有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完整服务体系的公司。
第4个回答  2019-12-10

减隔震建筑的要求就是使用减隔震装置来实现柔性抗震


    隔震原理

    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装置等组成),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完整、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还能避免建筑物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工程试验经验和近10多年的地震灾害损失案例表明,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基本可以保证房屋在大地震中不倒塌。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50%-80%。而且“地震越大,隔震效果越好”

    减震原理

    减震,即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阻尼器),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打个比方,减震产品(阻尼器)就类似于汽车或者摩托车的避震器,能够消耗或者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按阻尼器耗能机理不同,阻尼器可分为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位移相关型阻尼器和复合型阻尼器三大类。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耗能和速度相关,类似注射用的针筒推的越快,阻力越大。位移相关型阻尼器的耗能和位移相关,通常金属类阻尼器都是位移型,金属的形变越大,耗能越显著。复合型阻尼器阻尼器是综合了上述两者的特性。

    向你推荐震安科技(震安减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减隔震示范基地,小巨人企业,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