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和下联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上联  词目:上联   拼音:shànglián   英文:[the first line of a couplet on a scroll]   释义:对联的前一句,对应下联

拼音:xià lián   1.指对联的下半联。   2.指旧体诗中相对地居后的一联

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 也就是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 也就是一声或二声。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由两个互相对偶的句子组成: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上,可贴于门、厅堂、柱子上等。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特有的书法、文学、雕刻、建筑艺术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上下联区分

上下联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比如一般是上联写景,下联抒怀),更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仄起平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所不同。古代汉语音韵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而现代汉语语音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般而言,阴平、阳平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归入仄声。
“对仗”的具体要求

一是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要求,否则就破坏了对联的对称性。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但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中应避免上下联中“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异位重字”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的不同位置,而“同位重字”是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出现。

二是词性相当:现代汉语有两大词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应词性相同或相近。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其次,是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最后,是义类对应,即把表达同一类型事物的汉字放在一起。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将名词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地理、草木、飞禽、方位、颜色、数字等。据传,鲁迅幼时就读三味书屋,某日对课,寿镜吾先生出题“独角兽”,其他学生纷纷以“两头怪”、“三脚猫”、“九尾狐”等对,鲁迅对“比目鱼”,先生大为赞赏。

三是结构相同:结构相同是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

四是节奏一致:节奏一致就是要求上下联停顿的地方一致,有相同的节奏,一个节奏单位通常是一个意义单位。如三言联的节奏结构为“二、一”或“一、二”:唐-伯虎,李-公麟。金石-乐,书画-缘。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须相同,句式多长短句(类似词),多用动宾、介宾结构。

五是平仄相谐: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1
这多了: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钩沉。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想衣裳花想容。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1-11
上联:自然天成佳山水;

下联:生态独秀好景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1-11
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横批老当益壮。
第4个回答  2021-03-20
事事非非火虚情。诚诚实实姜太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