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文二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1. 文言文两则的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么?回答:不是这样的。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2. 文言文两则 主要内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这句话为下 *** 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

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好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

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

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

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3.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 文言文两则)

一:【1】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2】为是其智(zhì)弗若与二:12223三:【学弈】【1】通过:全国 善:擅长 弈:下棋 诲:教导 思援:引、拉 俱:一起【2】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1】故:原因、缘故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2】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②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以及视觉和触觉).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辩论都很(出色,都有理有据的阐述).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判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4】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②民无信不立.——孔子四:小练笔读了《学弈》这篇课文我感触较深,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最后,学到了弈秋师傅精湛的技术.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打马虎眼,最后没有学到师傅精湛的技术.这就好比生活中,有的同学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就只能在差生阶级徘徊一样.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已,使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

5. 古文两则的翻译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立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①者久矣。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③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④二千年矣。”“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翻译:

戴震这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的时间太长,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径一章》以下。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6. “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两则”意思是两篇文言文,包括《学奕》和《两小儿辩日》。

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则: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第二则: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7. 文言文两则翻译

原发布者:闫艳红

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两小儿辩日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8. 语文《古文二则》的思考与练习解释

《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闻鸡起舞》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涉猎祖逖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题.司马光 时期 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觉(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7)自相鱼肉(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赞世才具每语世事蹴琨觉曰13. 据文意,解释词语.荒鸡恶声14. 翻译句子.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15. 填空题.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1. 略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

9.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面是《学弈》、《两小二辩日》两篇篇幅

学奕古文注译原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yuán)弓缴(zhuó)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 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第一个“为”读wéi第二个“为”读wéi第三个“为”读wèi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第一个读wéi第二个读wéi。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