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2020年死亡人数是多少

如题所述

应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到位、全面履责,实现安全生产、救灾减灾、森林防火、草原防火、地质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地震应急救援等职能有效融合。实施了以安全生产领域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改革“两大改革攻坚”,严格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防汛救灾“三个责任人”制度,形成了覆盖党委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体制、机制。

灾害防御力量明显增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及时处置洪水、台风、雨雪、冰冻等汛情险情,2019年成功应对15年一遇洪涝灾害,以及2020年遭遇“巴威”“海神”“美莎克”三次强台风叠加的袭击。推进实施“智慧森防”建设,连续4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十三五”期间,全市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比“十二五”时间分别下降56.4%、67%、3%。

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以推进改革为牵动,出台《中共七台河市委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着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以强化法治为重点,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积极推进系列制度建设,对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解决监管执法偏软问题收到明显成效;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危险化学品三年综合治理,在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以强化本质安全为目标,大力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宣传为促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载体,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全市安全宣传公众号信息发布等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按可比口径计算,2020年全市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2015年分别下降52.6%、57.7%。2017至2020年,我市连续四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防灾减灾救灾效能得到提升。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初步建立,在全省率先实施“一键启动式”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筹推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安公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新建或改扩建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33处。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市县两级标准化物资储备库建设,创建10个国家级、1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市下拨救助资金1471.71万元,救灾物资2360件,救助受灾群众57118人次。

应急指挥救援能力全面加强。推动市县两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达标升级。制修订市级专项应急预案50部,其他各类预案352部,累计开展安全事故、森林扑灭火、防汛抗洪等应急演练2786次,实战能力有效提升。大力推进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七台河基地建设,支持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企业和社会救援队伍和力量建设,加快推进七台河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纳入国家级救援队伍目录管理。应急管理部门与市武警支队、军分区、消防救援支队建立了“一键启动式”应急联动机制,与市卫健部门建立了事故灾害及重要敏感信息通报机制,与无线电管理部门建立了无线电通信保障管理机制。以及与中石油运输公司七台河车队签订了应急联动协议,与七矿公司救护大队建立地方煤矿市矿救援联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形成,有效提升了应急反应速度。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尚不成熟。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有短板。改革后的应急管理部门承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业务工作,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突出,职能分工还存在模糊地带,部门间“防”和“救”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状需要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意识和能力不强,特别是煤矿、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先天不足较多。长期积累的安全生产矛盾逐步显现,安全生产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交织。部分产业安全设施进入高风险阶段,大部分煤化工生产装置已过最佳安全期,进入高风险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够细致深入,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应对灾害的基础工作仍有短板。防汛物资储备也未达到水利部定额标准。未建立科学先进规范的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与火灾日趋增多的形势不相适应。城市防洪还没有完全达到50年一遇标准要求。全市29条河流总长938.92公里,堤防长度仅为367.16公里,且堤防设计标准低,筑堤材料质量差,排水闸、排水泵站等建筑物不配套,安全度汛压力大。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相对缺乏,部分火灾多发的乡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应急基层基础能力尚需提升。应急管理队伍力量不足,身兼多职和业务水平不高等现象比较普遍。全市没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各区应急部门无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防汛抢险技术支撑。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市煤化工行业应急救援能力和规模严重不匹配,应急救援力量还需要整合和提升。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衔接需要完善,企业的应急预案实操性不强,对预案的论证和演练投入不足,少数预案和演练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作用。应急信息资源分散,尚未建立统一的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尚未实现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物资管理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全面应用。

三、发展与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重视程度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

环境氛围浓。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客观条件优。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随着信息和技术能力广泛应用,灾害应对能力得到有力支撑。

群众需求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