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四次婚姻背后说不尽的辛酸

如题所述



这个姓刘的女人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她对李白的诗歌一点也不感兴趣。她整天只知道喝酒写诗大声说话赚钱养家,让她过着又红又辣的生活。她很快感到不满,甚至厌恶。他们的关系最终以离婚告终。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女人嫁给李白这样的男人,是一种莫大的不幸。以追求理想为借口,长年在外交友,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家里有田,他是不管不顾的甩手掌柜;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浪漫的男人,到处找乐子。李白一生除了当诗人之外,一无所成。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次婚姻。根据文献记载,大致情况如下:李白的第一次和第四次婚姻都比较正规,中间两次好像只是同居;第一次和第四次婚姻的对象是有历史渊源的妇女。他们的祖上都当过宰相,都是一时有份量的宰相。中间两次婚姻,前者只知道她姓刘,后者只知道她是山东女人,姓氏没留过。李白的第一次和第四次婚姻都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是“女婚男嫁”,李白是上门女婿,俗话说“倒插门”。


当然,李白的四次婚姻有过很多幸福,但也有很多烦恼。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二十七岁。他结婚的对象是安陆的徐氏。许氏出身名门,祖父许曾任左丞相。许时宇的父亲许绍更胜一筹。他与唐高祖唐高祖共用一个窗口,后来被命名为安陆县。许的小儿子徐自然在打猎时打死了一个人,被降级赎罪。不过百年来,许家全是簪子,颇为兴盛。李白这次结婚,有个叫孟的副官做中介。


白是怎么攀上这门亲事的?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看法。猜测,有很多种可能。从徐家的角度来说,第一,有可能是徐氏身体不好,年纪大了。如果她不结婚,她将有老死的危险。第二,李白条件好,会剑术,写诗写文章,长得不错。从李白的角度来看,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层社会,寻求仕途升迁的机会,实现自己“申请管理燕国,求皇帝之术使寰区大,海郡清”的政治抱负。李白生在西域,长在西蜀。他的来历不明,甚至可能是胡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几乎是一个外星人。如果想加入唐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身份,获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有一个体面的人际关系资源。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李白的动机基本上是失败的。


李白和这位徐氏夫人生活了十年左右,育有一女一子。他的女儿名叫平阳,他的儿子绰号岳明女,后来他改变了他的名字伯禽。后来李白随子女迁居东鲁,诗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徐石。有人认为徐石死了,有人认为婚姻变了,但没有定论。我倾向于说徐石是病死的。


李白第一次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住在安陆白照山桃花岩,盖了石屋,开垦了山野。种地之后,每天看书,经常叫朋友一起作诗,一起喝酒。应该说生活很滋润。估计上半年夫妻感情还可以。后半年,李白突然频繁离家,有时是为了寻找做官的机会,有时是为了游览名胜古迹。合理设想一下,李白和妻子的关系可能发生了变化。


在这段婚姻中,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女婿的收养问题。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有句话叫“穷人家有个强儿子就多余了”,可见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他是野蛮人,传统观念比较淡薄,但从李白的内心来说,他显然是不情愿的。这种担心在他的一些诗中有所流露。比如汉书_贾谊传的诗里“不如做个自钗”,少年行的诗里“投身于世,长啸寻英雄”,“我富而自足,我来为城建功”,不难品味李白的苦恼。


徐石死后,李白带着孩子搬到了东麓。李白自己说搬到东麓的原因是“学剑”,所谓“学剑来山东”。当然,这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谋生,投靠亲友。李白一家大部分定居山东。这大概就是杜甫等人后来称李白为山东人的原因吧。到达山东后不久,李白的堂兄帮助娶了一位名叫刘的女子为妻。


这个姓刘的女人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她对李白的诗歌一点也不感兴趣。她整天只知道喝酒写诗大声说话赚钱养家,让她过着大众化的麻辣生活。她很快感到不满,甚至厌恶。他们的关系最终以离婚告终。


在与刘的这段婚姻中,李白无疑是非常苦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景、乐,一定被刘骂过、嘲笑过、痛骂过无数次。后来,他把刘比作汉族人的妻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这期间,李白的痛苦在他的诗中多次流露。从可以看出,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被鲁国人嘲笑,如“鲁国人重织,织布机响幕”“举鞭访未来,文尚翁被嘲笑”。一首诗的后四句,“惠姬傻女轻买臣,于也辞家西去秦。笑出去,我辈是蒿!”显然,这是李白与刘离婚后抑郁情绪的一次极大释放。这件事发生在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招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通过这首诗,我发泄了积聚在胸中的恶气。有人说这首诗是李白对妻儿的送别。我觉得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当李白得到入伍的喜讯,“胡同煮鸡喝白酒,儿女笑穿衣人”,却不见妻子的踪影;如果你还没离婚,把现任妻子称为“傻女人”是不合理的。另外,有些注本诗将“南陵”称为安徽宣州南陵也是错误的。这是东陵。据李白研究专家安琪老师考证,在今山东曲阜西南,其全称南陵城村,古称南陵。


李白第三次婚姻中,女方只是妾,并没有帮到自己。这个女人原来是李白的邻居。可能是李白看中了她的美貌,然后想把她收为妾。李白有首诗五月东鲁行,献给诗人对这个女人的爱。这首诗如下:


山东女人东窗下,海榴莲世界罕见。


珊瑚反射绿水,但不够亮。


风香吹来,飞鸟暮归。


愿是东南枝,且举衣低。


没人爬,带路去金门。


从这首诗来看,李白大概经历了一段暗恋、爱过、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那也可以。她之所以娶小妾而不嫁大老婆,可能是因为邻家女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布衣女子。按照唐律,士大夫李白是不允许娶她的。


这位连姓都没有的妃子后来怎么样了,是一直和李白生活在一起,还是离婚了,还是死了,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她给李白生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里坡。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总理宗楚克的孙女。他们在宋州结了婚。时间应该是天宝十二年之前,李白五十岁左右。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李白写给宗氏宗室妻子的诗和他写给自己而不是妻子的诗,比如天宝十四年一书中的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南陵别儿童入京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中充满了向往。由此不难想象,宗师是一个有见识的女人,李白对她有很大的好感。


族人的妻子基本上和李白白头偕老。安史之乱时,两人分道扬镳,聚少离多。因为李白从永历帝李林下狱,被判叛国罪,成了长久的恋人。其间,宗夫人动用家族关系,试图解救她。李白被赦免回国后,两人又见面了。61岁时,李白亲自送宗师到庐山拜见尼姑。宗和李白一样,是一个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渴望长生不老。一旦崭露头角,可谓志同道合。相比较而言,李白与宗夫人的十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女人嫁给李白这样的男人,是一种莫大的不幸。以追求理想为借口,长年在外交友,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家里有田,他是不管不顾的甩手掌柜;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浪漫的男人,到处找乐子。李白的一生,除了是个诗人,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他没有成为一个著名的剑客,成为不朽的,或成为一个像范蠡和卢忠廉,他崇拜的人物。李白的诗名千古,其妙诗给后人无限享受。但是,说到养家糊口,照顾老婆孩子,他真的是最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本文来自秋浦寄内,作者丁启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