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热电厂的转型

如题所述

2002年之前,灞桥热电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先后经过了五期改扩建工程,企业装机规模最多时达到7机9炉,总装机容量却仅为26.9万千瓦,始终处于边生产、边扩建、边改造、边完善的艰难拼搏境况,供热能力亦总是滞后于热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灞桥热电厂正式归属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此时,该厂承担着西安市东部地区军工、航天、科研、纺织、医药、学校、医院等132家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用汽和近15万户居民冬季采暖及部分用户夏季集中制冷任务,占据西安市集中供热市场半壁江山。
按照西安市2004-2020年第四次城市规划和集中供热规划,到2020年,该市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要由2003年的24.6%力争达到50%。而到了2003年,该厂除了五期扩建的2台10万千瓦供热机组外,其余装机均列入国家发改委小火电机组逐步关停容量之列。如果后续大容量供热机组上马建设跟不上,提高东郊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就无热源支撑,西安发展集中供热规划将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东郊部分工业、民用采暖用热也将出现断供或缺供现象。与此同时,该厂1400余名在职职工,仅20余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年近5千万的巨额亏损,企业的生存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做好机组关停准备、新机组开工建设,成为企业发展工作的当务之急。
集团公司积极推进企业装机规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适时提出“优化火电项目,用发展解决老企业出路”的工作思路,这都给了灞桥热电厂发展工作强有力的支持。2004年7月,以该厂厂长吴彦君为带头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全面启动六期技改工程前期工作,拟在拆除1-4期机组原址上建设2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
通过召开工作会议、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该厂迅速向职工宣讲企业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企业发展我该怎么办”等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大力营造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的企业氛围,举全厂之力加快发展工作。
六期技改工程不需征地,采用城市中水,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增容减污、集中供热、社会经济效益突出的特点,完全符合国家关于优先发展城市热电联产项目的政策支持。在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的直接领导下,该厂前期项目分为11个专业小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上大压小”争机遇,大干快上促投产 2006年下半年,全国电力工业掀起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浪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行动的帷幕。陕西发电公司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按照集团公司部署,2006年10月,提前关停灞桥热电厂2-4期小机组,关停机组总容量6.9万千瓦,仅保留五期2台10万千瓦供热机组。
2006 年11月14日,西安市市长陈宝根专程来到该厂,希望企业克服经营困难,保证冬季供热,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供热大机组,造福古城人民。
在集团公司、国家有关部委、陕西发电公司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同意该厂技改工程按照“上大压小”方式开展前期工作。2007年2月,该厂克服时间紧、搬迁改造极其复杂等困难,完成了生产系统改造、设备及人员搬迁安置、老厂房1-4期场地拆除工作,为六期技改工程做好了场地准备。
集团公司、陕西发电公司的鲜明态度和企业的果断行动,得到了陕西省政府的支持。2007年3月7日,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主持在该厂召开“陕西省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暨上大压小工作会议”,会上,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与陕西省发改委签订了“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责任书”。当天,以该厂小火电机组厂房实施爆破拆除为标志,打响了陕西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第一炮!这次会议和行动由于具有特殊意义,2007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进行了报道。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翟若愚在京与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会晤,专门就灞桥热电厂技改项目及大唐在陕电源建设项目进行了商榷和会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