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发酵床养猪的具体操作办法????

如题所述

土著菌发酵床养猪的概念与内容!
一, 土著菌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是利用我们周围自然环境的生物资源,即采集本地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锯木屑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达到零排放,生产有机猪肉,同时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土著菌养猪采用的是现代养猪无法想像的崭新技术,也就难以用现代养猪的价值观念进行衡量和判断。

二、 土著菌养猪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推广: 土著菌养猪技术的原理是运用土壤里自然生长的、被称为土着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将采集到的土着微生物,进行培养、繁殖,并用于发酵床。土著微生物是伴随着农业生产实践一道发展的技术,是实践者的技术。 日本在五十年代首先由日本山岸会进行研究开发。已在日本本国和国外韩国、泰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美国、巴西7个国家建有50多个山岸农法示范基地。这些基地,遵循循环农业的原理,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土著菌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韩国从1965年起,开始学习日本的土著菌技术,并加以发展和完善,1994年成立了韩国自然农业协会,并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应用推广。日本自然农业协会在韩国自然农业协会名誉会长赵汉圭先生的指导下,学习韩国的自然农法。
从1992年开始,日本鹿儿岛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始对土著菌养猪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1999年,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土著菌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农户参加了这次会议,推动了土著菌养猪技术更广泛; 日本鹿儿岛大学柳田宏一教授(柳田宏一先生不幸于2002年病逝,实为可惜),曾去日本全国各地、美国、欧洲等地进行畜产业的实地考察,在畜产环境研究上有深的造诣。他认为土著菌技术,无论是从家畜的健康养殖上来看,还是从提供适宜环境、减少应激上来看,土著菌技术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值得从多个角度去加以研究。

三、 土著菌养猪技术的实际效果: 现代养猪,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带来了大量的猪粪尿难以处理的难题,猪的排泄物污染了猪舍、污染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养猪,带来猪病舍、污染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养猪,带来猪病多,抗生、抗菌性药物用得多,造成猪肉药残严重,最终对环境、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土著菌养猪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达到养猪无污染的目的。

1 . 减轻污染、保护环境:采用土著菌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土着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分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再需要对猪粪尿清扫排放,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猪场,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真正达到养猪零排放的目的。猪舍无臭、无蝇。猪舍既是猪生长发育的场所,又是微生物的繁殖工厂,还是猪粪尿的处理场。

2 .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肉品质:发酵床结合特定结构的猪舍,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猪生长发育健康。再加上运动量的增加,几乎没有猪病发生,也不再使用抗生、抗菌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药费从传统的10-15%减少到1%。

3. 变废为宝、提高饲料利用率:在发酵制作有机垫料时,需按一定比例加入锯木屑。通过土着微生物的发酵、分解,这些垫料部分转化为猪的饲料。同时,由于猪生长发育良好,饲料的转化率提高,一般可以节省饲料20—30%。饲料利用率可从50%提高到70%。

4. 节工省本、提高效益:猪的粪尿量很大,粪尿的收集和处理是养猪业中一项最繁重的劳动。据统计,该项工作约占养猪全部工作量的50%以上。而土著菌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因为没有粪便排放,所以也不需要粪便贮存、收集装置;生猪体内无寄生虫、无需治病;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配套技术,达到了省工节本的目的,节工量在50%以上,可节水90%。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猪舍采用塑料大棚结构,不仅便于猪舍温度、湿度的调节,而且其造价也大为节省,仅为普通猪舍的1/3左右。

四、土著菌养猪的技术要点:
1. 土著菌的采集;土著菌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走进阔叶树林或竹林,在落叶且腐殖质多地方,就可以采集到有益的土著微生物。土著微生物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气性分有好气菌、嫌气菌;按菌种分有酵母菌、曲霉菌、放线菌、乳酸菌等。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点采集不同的菌种。采集到的原始菌种应放在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菌种的采集技术,是土著菌养猪的关键技术之一。

2. 营养液的准备:营养液包括植物营养液、乳酸菌、水果酵素、氨基酸等,主要用于调节土着微生物的活性。特别是在土着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可以用营养液提高土着微生物的活力,以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营养液是从动、植物体提取出来、经发酵后制成的,含有有机酸、高活性的生长激素等物质,是微生物的有效活性剂。

3. 有机垫料的制作:发酵后的有机垫料以锯屑为主,为节约锯屑,床的下部也可以用部分树木间伐和修剪下来的木片等。将木屑、土、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接种上土着微生物的菌种。对发酵床进行水分调节,水分掌握在60%左右为宜。再接种上菌种,接种量为每平方米1公斤。发酵床准备好后就可以放入猪苗了。有了菌种、有机物和水,发酵就开始了。粪尿成了微生物的食物,猪在床上不停的运动,起到了补充氧气的作用。猪吃到了发酵床上的食物,丰富的肠内微生物使得猪的胃肠十分结实健康。

4. 猪舍的建造; 土著菌养猪的猪舍采用符合自然原理的构造。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排水良好,南北可以敞开(东西两头砌成山墙,前后两侧不砌墙,采用卷帘装置,以方便启闭)。钢管塑料大棚与土著菌养猪技术相结合(下简称大棚猪舍),更能够发挥土著菌养猪的技术优势。 猪舍地面是猪活动采食躺卧和排粪尿的场所。所以地面对猪舍的保温性能及猪的生产有很大影响。发酵床显著优于通常的水泥地面。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二种。发酵床深90~100公分,四周用砌块砌好。在床内填入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就可以在发酵床上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即使在微生物活动较差的冬季,挖开发酵床,也可以看到有水蒸汽散发出来,这表明发酵正在进行之中。据我们2005年12;月的测定,猪舍外面的气温为-2—-3度,棚内气温为5度,床面15公分处温度为20-30度。发酵床的日常管理;总体来讲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

五,特别注意事项:
1, 适宜的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猪的粪尿难以迅速降解;饲养头数过少,猪舍的利用率不高。一般采用的密度为1.5平方米/头。同一批饲养猪的大小,要尽可能的整齐一致,体重大小控制在相差5公斤的范围内,以便于饲养管理。入圈生猪事先要驱除体内的寄生虫,

2, 温度的管理:育肥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温度的管理,是土著菌养猪日常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温度的控制,一是靠保温材料、遮光材料,二是靠人的管理。在冬季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将大棚前后两边的卷膜放下来,以利保温,同时利用猪自身和发酵床发酵产生的热量,但切不可将猪舍完全密闭;在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增加遮阳网的覆盖面积,将大棚前后两边的卷帘放下来,只留狭窄的缝隙,利用烟囱效应和风洞效应,加快猪舍内空气的流通。

3, 改变猪的排粪习惯:开始饲养时,猪会定点排泄粪便,可人工定期将粪便翻到无粪便处。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猪就会改变定点排泄的习惯。利用猪的翻拱习性,由猪担负起发酵床粪便的翻埋工作。

4, 床面湿度管理:注意床面不能过于干燥,如过于干燥会导致猪的肺炎,可定期(一周两次)在床面上喷洒500倍的植物营养液;土着微生物的活性维护5,要经常注意维护、保持土着微生物的活性,可以不定期(十 天、半月一次)地添加300-500倍的营养液来调节土着微生物的活性,以保证发酵的顺利进行;发现发酵床上垫料有所减少,应适时予以补充,以确保发酵床功能的正常发挥。

六、 土著菌养猪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目前近年的实践,初步认为土著菌养猪技术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

1、 猪舍的结构:猪舍的结构也是土著菌养猪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猪舍既要结构合理,又要造价便宜。一种是建房屋,一种是建大棚。其中以建钢管塑料大棚较为有利,一则造价省,仅为一般猪舍的1/3左右,二则启闭方便,冬暖夏凉适宜猪的生长。

2、 发酵床的有机垫料:发酵床需要较多的木屑,现实上少量搞木屑易于解决,大规模地搞,木屑就成了制约因素,所以需要解决好替代原料的问题。总的思路是要开辟新的有机材料来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多级利用,化废为宝、化害为利。另外,发酵床的厚度还可以进一步试验,能否在保证效果的前题下,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低一些。

3、 土著菌养猪的配套技术:土著菌养猪的关键除了菌种的采集扩繁、猪舍的结构、发酵床的有机垫料外,还应当包括环保型日粮的选用、高产青绿饲料的种植利用等方面。

4、 有机垫料的利用:土著菌养猪虽然不清扫粪便(一般3-5年才清一次粪。据韩国赵汉圭先生介绍,如果不需要猪的肥料的话,可以10-20年不清一次粪。猪粪积存得越久,猪的生长越快。)猪的粪尿在发酵床上进行了发酵、除臭,木屑在发酵床上也经过了发酵、转化,形成了富含微生物的高档有机肥。利用这种优质有机肥,日本、韩国农民已将其用于有机稻米、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的生产,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农-畜紧密结合的工作尚有待开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3
养猪发酵床的建设

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席两种。地下式发酵席要求向地面以下挖90-100厘米,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再将仔
猪放入,猪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即可。

发酵床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供各猪场在建设或改造中采用

1、每栏面积以40m2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2、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

3、垫料高度以保育猪40-50cm、育成猪60-80cm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冬季适当垫高;

4、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5、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操作便利;

6、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7、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加温时要考虑加湿帘。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大。

制作发酵床时,水分很关键,水分少发酵慢,水分多通气差,还会导致“腐败菌”而产生臭味。下面以发酵床为例介绍下如何把握水分关。
可视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清出太湿垫料晒干后再入床;

(2)添加干燥锯末垫料,增加厚度,补充发酵助剂;

(3)扩大圈舍面积

(4)减少养猪头数,育肥猪每头按1-1.5平米,但对于如发酵床垫料过于干燥而且起扬尘导致影响猪的呼吸,此时可在表面喷少量清水或红糖水.内部垫料一般情况下不宜加太多水,功能菌种在干燥状况下处于休眠状态,一段时间后随着粪尿增多自然会形成合适湿度,此时功能菌种苏醒,立即投入工作。

另外圈舍一般应尽量做成开放式。应注意避免下雨天将圈舍弄湿,南方应注意地下水不能渗入床内。地基过湿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