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是指在人的心理之外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它们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通常为分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两者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最终乃至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一方面也反映着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也就是说,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陈述和规定往往带有主观的色彩。
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当然,人们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并且接受社会道德标准的衡量。
客观和主观都具有特殊的形上学意义
形上学讨论存在的事物。哲学家通常把存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於人类心灵的事物,譬如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人的身体;一类是人的内心世界,例如喜怒哀乐、欲望、情感、信念、记忆等等。
哲学家通常会称前者为客观事物,后者为主观(或主体)事物。在这意义下,所谓一个事物是客观的,意指「它的存在或出现与否,跟人的心智活动无关」。反之,如果一个事物是主观的,则它的存在或出现与否,依赖於人的心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