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精讲:八纲辨证

如题所述

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辨证是指根据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基本病性进行分类和诊断的方法。其中,表里辨证用于区分疾病发生的部位是浅在还是深在;寒热辨证用于判断疾病的性质是寒还是热;虚实辨证用于判断邪正双方的盛衰情况;阴阳辨证则用于将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
八纲辨证的源流
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分为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首次提出“八纲”这一术语。
第一节 表 里
表里辨证是区分疾病发生在体表还是体内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经络。
里--内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表里辨证的意义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表证:邪浅病轻,如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
里证:邪盛病重,如壮热或潮热、口渴烦躁等。
一、表 证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等。
表证的特点:外感时邪,邪浅病轻。
二、里 证
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表邪失治,内传入里;外邪直中,侵犯脏腑;七情、饮食、劳倦等。
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如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等。
里证的特点:病位深在,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三、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称为“少阳病”。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第二节 寒 热
寒热辨证是用来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临床表现:
寒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等。
热证: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宁,痰黄涕浊等。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主要通过观察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来区分。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同一患者身上存在不同性质的症状。
2、寒热转化:寒证可能化热,热证可能化寒。
3、寒热真假:疾病危重阶段,可能出现与本质相反的“假象”。
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1、假象多出现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面,而内脏、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反映疾病本质的。
2、假象与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则是满面通红。
五、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1、表寒证
2、表热证
3、里寒证
4、里热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