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是什么?

如题所述

潜艇,这种在水下航行的船只,拥有极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无需多言,潜艇的威力众所周知。然而,你是否知道潜艇最害怕遭遇海中断崖?液体海底如何影响水下潜艇、水上船只的安全航行,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首先,海底断崖并非海底山形成的悬崖。许多人误以为海底断崖是海底山的一种形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地球上体型较大的海底山早已被人类所知,我们清楚它们每一个的位置,因此它们无法对潜艇构成未知威胁。目前,人类发现的海底山约有30000座,它们的高度均超过1000米。全球最高的海底山位于新西兰和萨摩亚群岛之间,高度达到8690米,形成于死火山。相对而言,西太平洋海底分布的海底山较多,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底断崖、深海断崖、海下断崖这些名称,其实都是海中断崖的不同叫法。海底断崖并非实实在在的山崖,而是由于上层和下层海水密度存在巨大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现象。具体来说,当海水上层的密度远大于海水下层时,就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中断崖的出现意味着海水浮力从上到下急剧减小。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一旦遭遇海底断崖,其浮力和平衡会被打破,潜艇会迅速向海底方向掉落。潜艇的设计深度有限,一般只能潜入300米左右。一旦超过这一深度,潜艇就会失控。潜艇下潜时,除了所处深度的增加,还要承受急剧增大的压强,这也是许多国家潜艇失事的原因。美国“长尾鲨号”潜艇的沉没事件最为著名,它在1960年下水,1963年沉没,成为全球第一艘沉没的潜艇。尽管其沉没原因存在争议,但官方调查认为遭遇海底断崖的可能性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372潜艇曾成功克服海底断崖造成的“掉深”险情,创造了全球潜艇史上的奇迹。在众多遭遇海底断崖的潜艇中,只有我国的372潜艇成功自救。
液体海底不仅影响潜艇航行,还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水的密度并非完全遵循一定规律,当海水深度超过1500米时,密度受深度影响的程度减小。此时,海水密度更多地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密度跃层的出现会导致声波传播时发生折射,潜艇若能找到这样的特殊地带,就能避免被发现。密度跃层形成的因素包括盐度、温度,以及海上大风大浪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不同层次的海水难以循环,从而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因此,有经验的渔民会避开时常出现密度跃层的区域,因为这些地方鱼虾较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