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鼎

如题所述

兽面纹鼎,源自商代前期的饪食器,其身高21厘米,宽18.3厘米,重1.04公斤。圆形腹体深而壁薄,口沿外折且平,带有双立耳。三足呈扁状,夔形兽面纹饰于颈部,无地纹。
羊父丁方鼎,出自商代后期,是一款饪食器,高21.3厘米,宽17.1厘米,重3.12公斤。长方体造型,口沿外折,双立耳,直壁,深腹,平底,足柱状。口下、腹角及足上均有凸棱,腹部中央为勾连雷纹,两侧及下方饰有三道乳钉纹,口下和足部饰兽面纹。
史斿父鼎,属于西周早期的饪食器,高41厘米,宽19.5厘米,重2.52公斤。口微侈,有立耳,分裆,实足。颈部饰列旗兽面纹,兽面中部附浮雕牺首。内壁铸铭文3行8字,记史游父做鼎。铭后数字为八卦符号,显示铸造时曾占筮。
师旂鼎,西周中期,高15.8厘米,口径16.2厘米,重1.92公斤。圆腹浅,直耳,三柱足。颈饰一周长身分尾垂嘴的鸟纹,腹部中央饰勾连雷纹,两侧及下方各饰三道乳钉纹,口下和足部饰兽面纹。
史宜父鼎,西周晚期,高37.5厘米,宽37厘米。双立耳微向外撇,腹略鼓收敛成圜底,兽蹄足较粗壮。口下饰几何纹,造型和纹饰具西周晚期特点。器内有铭文3行16字,铭文记史宜父作尊鼎,祈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陈侯鼎,春秋前期,高23.6厘米,口径31.6厘米,重5.58公斤。敞口,翻唇,口沿外附双耳,盂腹,三蹄足,腹上部环饰窃曲纹带。器内壁铸铭文4行21字,铭文记某年正月初吉丁亥日,陈侯作妫四母媵鼎,祈愿其永寿用之。
单孝子鼎,战国前期,高23.6厘米,宽31.8厘米,口径21厘米,重4.64公斤。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牺。器身饰弦纹二周。盖、器对铭,各铸铭文16字,铭文记王四月,单孝子以庚寅之日,命铸飤鼎鬲。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铜鼎,明代,高21厘米,宽15.7厘米,重2.28公斤。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
雷纹四足方鼎,清代乾隆年间,高14.8厘米,宽13.3厘米。长方形体,平折沿,束颈,口上有双立耳,平底,四柱足。腹部四面均饰有雷纹和直纹,直纹居中,雷纹环绕于直纹四周。外底中央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此器为清宫造办处仿制,与西周早期方鼎有别,造型相对古板,雷纹线条生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