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高适的一生

如题所述

《长安三万里》高适的一生如下:

一、《长安三万里》高适的一生:

704年,高适出生。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723年,高适二十岁,在这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一直到731年,都居住在宋中。

731~734年,高适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

735年,高适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736年,高适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738年,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一直到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二、《长安三万里》高适的人物形象:

随着故事的发展,高适的人生最终迎来转机,从前半生的不如意到官至剑南节度使,境遇的转变也体现在片中高适形象的改变上:青年高适的形象贴近他耿直内敛的性格,中年高适则多了几分坚毅,而已经成为节度使的老年高适脸上威严感十足。

高适的历史影响及人物纪念:

一、历史影响: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人物纪念:

禹王台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其中的三贤祠建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登吹台而建的祠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