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分一半

中班数学教案 分一半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等分的含义。
  4、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
  1、故事《两只笨狗熊》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圆形,正方形若干图片
  3、糖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在活动之前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两只笨狗熊》。
  2、师简单重复故事内容。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如果给你一个圆面包,你会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对吧!
  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师:有什么方法证明你分的两块是一样大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分出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并且引导幼儿把分开的两份中的一份与原来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来的要小。
  3、幼儿操作等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能把这些图形都分成两等分吗?
  (1)、把这些图形分别发到每个孩子手里,每人一个,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幼儿操作。
  4、教师总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三、引导幼儿学习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1、教师:刚刚我们把正方形的面包分成了两等分,就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如果有四个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分呢?
  2、刚才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一个物体,分给两个或者四个小朋友,现在呢,老师这里呀有些糖果,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一下,怎么分呢?班上有这么多小朋友啊,怎么办,老师想每个小朋友都分一点,你们来帮帮老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小结。
  (1)、把糖果分别装到盒子里。(盒子里的糖有多有少)
  (2)、把幼儿分组,每组请一个幼儿来拿盒子,其余小朋友从盒子里自己拿糖果,每位幼儿只能分两颗糖果。
  (3)、鼓励幼儿介绍平均分的意思,并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4)、请幼儿相互检查是不一样多,对了就鼓励,不对就请其余幼儿帮忙。
  (5)、教师小结:平均分就是把一个或者一盒整个的物体分成一样大小或是一样多的物体。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品尝糖果
  1、向幼儿介绍糖果的好处和危害。
  2、告知幼儿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垃圾
  五、活动反思:
  附:故事:两只笨狗熊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
  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
  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
  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她看见干面包,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让大婶来帮你们分。"哥儿俩说:"好,好,咱们让狐狸大婶来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2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第2个回答  2018-03-18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第3个回答  2018-03-23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第4个回答  2018-03-22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