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出自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涉及娥皇、女英和舜帝的故事。娥皇和女英,为了寻找南巡的舜帝,千里迢迢找到潇湘。得知舜帝死在苍梧,泪如滂沱,守着潇湘竹,“斑竹一枝千滴泪”。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红霞万朵百年衣”,天边红霞无数,那就是她们永远穿在身的美丽衣裙!这就是永恒的“爱之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4
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像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斑竹一枝千滴泪”。 上古时候,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英,二女儿叫娥皇,姐姐长妹妹两岁。女英和娥皇都长得俊秀,贤惠善良,尧王很喜欢他的两个 女儿。尧王选贤让能,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许给舜为妻。舜在帮助尧王管理国家大事期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尧王死后,舜帝即位,南方的“三苗” 部族(现在湖南),多次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随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到苍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后人把这个 地方叫做零陵)。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两眼流出血泪来。泪珠洒在竹子气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斑点点,成为斑竹,后来,姐妹二人投水而 死。人为纪念娥皇、女英,在湘水旁建立庙宇,名为黄陵庙。传说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娥皇是湘君,女英湘夫人。她们的墓在衡山上面。二妃死后,湘水出口处 的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玟痕,传说为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人们将这种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毛主席的诗词中“斑 竹一枝千滴泪”,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孤魂万里九泉寒是孟姜女的故事
第2个回答  2010-12-04
答 友 人①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②,帝子乘风下翠微③。斑竹一枝千滴泪④,红霞万朵百重衣⑤。洞庭波涌连天雪⑥,长岛人歌动地诗⑦。我欲因之梦寥廓⑧,芙蓉国里尽朝晖⑨。

【注释】①友人:即周世钊。作者曾将原题《答周世钊》改为“答周世钊同学”,后改定为“答友人”。周世钊(1897——1976),湖南宁乡人,是作者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曾加入新民学会。这时任湖南省副省长。解放后与作者信件来往颇多,并有诗词唱和。 ②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城南60里处。传说舜帝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 ③帝子:指尧帝女娥皇、女英,她们同嫁舜帝为妃。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也指青山。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④斑竹句:本于清洪升《黄太君出诗集见示》诗:“斑竹一枝千点泪”。相传舜死后,二妃寻至湘江,悲悼不已,泪洒竹上,成为斑点,称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⑤红霞句:本句蕴含作者怀念杨开慧烈士之意,烈士小名霞姑,“红霞”与霞姑之名相应。百重衣:花团锦簇的衣服。 ⑥洞庭:洞庭湖。 ⑦长岛:长沙橘子洲,这里代指长沙。 ⑧梦寥廓:化用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寥廓:广阔的境界。 ⑨芙蓉:即荷花。芙蓉国: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里指湖南省。

【简评】诗是情感的结晶。悲不赋诗,不足以言悲;怒不赋诗,不足言怒;喜不赋诗,不足以言喜。毛泽东的诗大多悲壮激昂、荡气回肠,且大气磅礴。但是,从他的全部诗词来看,其总体豪放中却也不失婉约之风。《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答友人》等,便是突出的代表作品。在本篇中,诗人以婉约笔调展示了一个梦幻的文字天地:九嶷山、白云、帝子、翠微、红霞、洞庭、长岛、芙蓉国等等,构成一个人间仙境,仿佛是在向友人讲述一个久远的神话故事,抑或是在细诉衷肠,倾吐长期积压在心底的憾事。这优美苍凉的诗句包含着诗人对故土家园一往情深的怀念,包含着诗人对逝人追恋的火一般的炽烈情感。1976年诗人曾道出这首诗中的秘密: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吗!诗人借答友人之机,发思故乡之情,寄思亡妻之哀。诗人让思绪跳跃在幻想的神话世界和现实的人间世界:美丽窈窕的霞姑,忽又成了乘风翩然而降的帝子,在长沙的处处倩影,转眼间又化作轻盈凌波的湘夫人,化作三湘春水、白云女神。她时时牵挂诗人的心魂,唤起诗人对逝去年华的回忆。这首情意洞幽的诗篇,既蕴含着诗人对故土的热恋和对故人的追思,也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满怀热情的希望。
第3个回答  2010-12-04
涉及娥皇、女英和舜帝的故事。娥皇和女英,为了寻找南巡的舜帝,千里迢迢找到潇湘。得知舜帝死在苍梧,泪如滂沱,守着潇湘竹,“斑竹一枝千滴泪”。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红霞万朵百年衣”,天边红霞无数,那就是她们永远穿在身的美丽衣裙!这就是永恒的“爱之歌”。
第4个回答  2010-12-04
1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也就是传说中的湘妃竹。而现今的湘江正在湖南境内。并且根据2006年11期中国地名杂志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中的研究发现,湘江的源头即是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由于秦代灵渠的修筑,两千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源自广西自治区灵川县海拔仅1200米的海洋山。所以在地点上看与传说的地点是吻合的。

2从古典文献可考,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这里面的汨罗江即是屈原所沉之水。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洞庭湖昔日称八百里洞庭,今天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其主体依然是今天的湖南境内。而湘江最终是要流归于洞庭湖的。所以这里的湘水其实就是后来的湘江。再如:《续汉书·五行志》中对湘水的记叙: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浚同三峡。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这里面湘水的流经区域与今天的湘江大致是相同的。
3,湘水即湘江。在今天的湖南省境内。在湖南省永州市市区与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后归长江。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