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的洋大臣都有谁

如题所述

有:汤若望(德国)、南怀仁(比利时)、白晋(法国)、张诚(法国)、徐日升(葡萄牙)等。

1、汤若望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德国人,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

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2、南怀仁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岁),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籍清代天文学家、科学家,拉丁人。

1623年10月9日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等。

3、白晋

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年),又作白进,字明远。1656年7月18日生于法国勒芒市。年轻时即入耶稣会学校就读,接受了包括神学、语言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全面教育,尤其对数学和物理学兴趣浓厚。

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来到中国,是一位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4、张诚

1670年入耶稣会香槟省修道士传习所。1685年,受法王路易十四派遣,与一批耶稣会士来中国传教。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到达浙江宁波,次年抵北京,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白晋同在宫廷供职,同时学习汉、满文字。

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1690年入宫为康熙帝讲授欧几里得原理、实用几何学及哲学。1696年,从康熙帝亲征噶尔丹。1707年卒于北京。张诚曾主管北京法国会院,后来任耶稣会总会长。

在罗马教廷与中国所谓礼仪之争中,他主张尊重中国敬孔祭祖的习俗,不赞同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祖拜孔的命令。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张诚和白晋进金鸡纳霜,康熙帝病痊后,赐地西安门内建造救世主堂(北堂)。

5、徐日升

1663年,入耶稣会。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抵澳门。次年,经南怀仁推荐以精通音乐来京供职钦天监,襄助治理历法,兼任宫廷音乐教师。对中国音乐亦有研究,每闻中国歌曲,即能仿奏。康熙二十七年,南怀仁病殁,继署理钦天监监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时,与张诚同为中方代表团拉丁文翻译。康熙三十年(1691年),任耶稣会视察。时浙江多明我会传教士在兰溪新建教堂被浙江巡抚所禁,他上奏陈述传教士在制造军器、办理外交方面的功绩,要求弛禁。

次年,康熙帝颁布谕旨:“各处天主堂照旧存留,凡进香供奉之人,仍照常行走,不必禁止。”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反对教皇的代表要教徒放弃敬孔祭祖的命令。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升任耶稣会中国省副省会长。后卒于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日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怀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若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康熙朝的外国官员大部分是传教士的身份

担任官职切且著名的有

1.汤若望

耶稣会传教士。德国人

汤若望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时期

顺治元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次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

1661年,顺治病逝,八岁的康熙登基,辅政大臣鳌拜等反对西洋学说,大臣杨光先,言汤若望等传教士有罪三条: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汤若望病死于寓所。 康熙八年,康熙给汤若望平反。

2.南怀仁

南怀仁是耶稣会士中数一数二的杰出人物。1623年10月9日,生于比利时

康熙八年三月初一日(1669年4月1日),南怀仁被授以钦天监监副。初九日(4月9日)礼部再奉旨,“历法天文,概第南怀仁料理”。

在1665~1669年的数年间,南怀仁进行了多项科学技术活动。他的最早描述天文观测的著作《测验纪略》一卷(1669),就是在此期间撰著的。该著作实际上记述和图示了南怀仁在重新受到任用之前,所进行的两次重大天文观测的情况。即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1668年12月27日~29日)测验和推算日影;康熙八年正月三日、十七行政八日(1669年2月3日、17和18日)测验和推算立春、雨水两节气,以及太阴、火星和木星的躔度。《测验纪略》在大约1671年或稍后出版了拉丁文本,名Liber Observationum,有6双页文字说明,并有12幅图。

从1655年来华至逝世,在华近三十年

3.郎世宁

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郎世宁除了作画外,还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俗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大概就在郎世宁为修建长春园工作期间,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职为正三品。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公元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在他七十八周岁生日的前三天,病逝于北京,其遗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门外的欧洲传教士墓地内

4.康熙朝中期的洪若翰、白晋、刘应、张诚--4人有“国王数学家”称号,其中有2人,洪若翰和刘应献上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病,还救了康熙一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07
汤若望(德国)、南怀仁(比利时)、白晋(法国)、张诚(法国)、徐日升(葡萄牙)、马国贤(意大利)、郎世宁(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