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

如题所述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 【小题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翦:砍伐。【小题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见”都是介词,表被动。A 项第①句中的“其”,代词,“它的”;第②句中的“其”,代词,“它”。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因为”;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凭”“根据”。D项第①句中“者”,语气词,引出下文的原因、解释等;第②句中的“者”,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指代相关的人和事物。【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③④三句话都与庄子的观点“才者死、不才者生”相反,其中①是守园人对“不才者”樗的处置办法,认为“宜伐”;③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樗“不材”,所以对其“一旦悉翦弃”;④也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杏树是“才者”,而不死,“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②是守园人向作者建议的话,要将还有用的杏树砍掉。⑤是庄子“才者死”这一观点的例证。⑥是“客”议论庄子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作者处置东园树木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而非与庄子态度“完全相反”。【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在 于揭示“有益者生存发展,无益者遭淘汰”的客观规律,而非“反思自己”。【小题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5分。共6处断点,断对2处给1分,3处给2分,以此类推。在不当断处断,要倒扣分。参考译文:衙署的东因,长久地荒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治理了。我来到以后,才开始整治这个为贫瘠的土地施肥浇水,种了菜蔬十几畦,又种植了花卉、果树、梧桐、竹子等共百来春天到来阳气上升之后,许多树木已经发:茅生长。守园的人告知说:“园中有一些臭椿树,它们的根系壮大、枝叶茂盛。根系壮大那么就会阻塞地脉,消耗土壤的许多养分,因而使得那些新种的花果桐竹得不到滋养;(臭椿)枝繁叶茂那么遮挡了阳光,因而新种的植物受到影响,不能自然繁茂地生长。再有臭绪哟树干扭曲多节,木质疏松不坚硬,(臭椿)不值得种植,是应该把它们砍掉。”于是就将臭椿树都砍去了。第二天,守园的人又说:“菜园的南边有些杏树,大凡它们的根扎在地下方圆可达六七尺,那儿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蚤树生长的缘故,白白地不能再种蔬菜。,因此也应当砍去杏树。’我说:“哎,现在正是春天,杏树将要开花,(我们)如果等到秋天,杏树就可以结果实了。你难道不能减少几畦菜地的面积作为种植杏树的地方吗?”因此没有砍掉杏树。事过之后不久,我有所感悟就发了一番感慨:“唉!庄子的学说中说:臭椿、栎树因为不是好木材使它们活到应活的年限,桂树、漆树因为有用而被人们很早就砍伐折断。现在臭椿确实不能成材,可是人们有一天将它们全部砍伐掉了;杏树的木材很坚硬细密,(木材)有漂亮的色泽又可供人们使用,反而被保存下来。难道是成材的与不成材的各自遭遇的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吗? 有一天,来了位客人来拜访我,差役正拖着砍下的椿树经过堂前,(我)指着臭椿就对客人说出了自己对庄子所论述的怀疑。客人说:“这有什么感到惊讶的呢?凭着无用的态度处置无用之材正是庄周所崇尚的。世上凭借自己无用反而侵害有用之材,(那么有用之材)哪里还能幸免呢!那些杏树可利用的是花和果,因为(杏树)有花果这些供人们享用的生存的条件保护着它的根部,所以(它)幸免予被砍伐。至于桂树、漆树不能从砍伐的厄运中逃避,是因为它们被人们利用的东西只有被砍下来才能利用,所以这样一种状况必然无法生存。这跟那些杏树凭借开花结果免予砍伐是不同的啊。而今臭椿高大不成材,反而因高大妨害了别的花木生长,他们被砍去的确是理所应当的。跟那庄子“有用的死没有用的生”之说又是不同的。大约世上万物能够幸免于难与不能幸免于难,要看它所处的地位和用途罢了。”客人离去后,我认为他说的很对,写此文以记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