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中山狼的典故?

同事之间开玩笑时听来的.

“中山狼”语出自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之中,说的是战国时赵简子去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受伤,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救了它,可这条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人们以此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这么一首诗: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9
恩将仇报的人
出自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战国时赵简子去中山打猎,一狼中箭受伤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救了它,猎人走后,狼却要吃东郭先生。
第2个回答  2007-03-09
出自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
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
� 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1446年生于河北省故城县,祖籍大都(今北京市),其祖自明初迁至河间府故城县定居,子孙后世皆为故城人。祖父马显,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马伟 ,曾任浙江处州知府,从兄马聪任湖州知府,马中锡一家可谓官宦之家。
《中山狼传》是根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作品:金陵十二钗正册--贾迎春
内容:
子孙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子系”二字和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寓意凶狠残暴而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的丈夫孙绍祖阴险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是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文字子孙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作品注释

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前面有“迎春遭遇中山狼”一幅,画中的孙绍祖,高壮如异兽,十分可怕。此人习武出身,在体格气质上与迎春全不相般配。弱柳狂风,遇此必死。“中山狼”之形态毕出也。在这桩弱女悍夫的不幸婚姻的室内细节,文字没有写到之处,似乎都可从画中窥出。

看见这样不和谐的室内图,不禁令人痛恨贾赦枉为人父,竟将弱柳般的女儿,送到这禽兽般的孙绍祖面前。这哪里是为女儿寻夫婿选婆家?何尝考虑过自己女儿的性格与幸福的可能性?

用孙绍祖的话说,是迎春的父亲借了他的钱,赔不起,将女儿送来抵债的。是否真的如此?尚难考据。但既然举大礼迎入孙门,本来就是娶为夫人的。却没有任何的地位和生存保障。

这令人想起同是在夫家被折磨死的尤二姐。二姐吃亏在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贾琏孝中娶亲,来路不光明。又说是其在娘家时“名声不好”,许过别人的人。

可这深闺中的迎春,洁白无辜,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却也如此惨死,草草发送。可见曹雪芹目光之锐利,看出封建礼教“杀人不用刀”。不管你是违背还是温顺,不需要借口,一律都杀。生杀大权,俱在“夫权”之内。

故书中用宝玉之口,为女儿出嫁而哭。其中内容,为他口中难言。

这就是:不出嫁之前,虽有“父权”,一时还管不到那里,况且没有要了女儿性命的父亲。而出嫁,则如货物卖出到夫家,娘家竟不能发一言,诉苦亦无用。对于夫家而言,嫁来的女子是可以任意摆布宰杀的。故出嫁后,轻则个性完全压抑,重则摧残至死。

“迎春归元”图,咋看令人有些瞠目结舌。图中表现迎春最后的洗礼,由其奶妈哭着凄然进行。死去的迎春展现出她青春少女的美丽身体。而在其后面的床铺上,却是其夫孙绍祖公然搂抱一裸女行欢。

不可能房屋紧窄到了要将“洗丧”与淫乐在同室进行。

这显然是画家的对比和愤怒,有“指认凶手”之意图。

这种格局上的不合理,又是实情上的合理。因为在孙绍祖这头畜牲心中,根本就没有“妻丧”这个概念。新婚之夜,他就不承认迎春是他的夫人。在他看来,妇女无论贵贱,都只是供他玩乐的动物。他自己就是一个动物,没有什么人情伤感。画中的他可以在死人旁边纵欲,一点也不过分。

迎春的死,正是由于这头野兽的精神与肉体折磨,和这种无伦理的暗无天日的生活。而凶手及其罪恶生活,并不因为这位弱质女儿的夭折而有任何收敛和受到任何指责。

迎春临嫁时说得很明白,她的好日子就是那段有祖母庇护的,在园子里和众姐妹们生活的时光。第六十五回中通过仆人兴儿的口,将她形容了一番:“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哎哟一声。”这位苦命的少女一直是那么安分、忍让。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她有什么独自的主意,甚至没有发过怨言。

妙龄的她早就是除了清静,别无他求的。奶妈将她的首饰当赌资抵押,她亦不过问。这种怯懦里,应该是含有很深的东西。也许,迎春早就看轻了这些身外之物。这正是她的可敬之处。

不知道后来伴她出嫁孙家,时常托人捎信来为她诉苦的这位乳母,是否就是大观园时代曾将垒金凤偷去当铺的那位。如果是,那么说明迎春平素的宽厚仁慈,还是得到了一位下人的同情保护的。

画中的这位乳母一面在为年青的小姐洗丧,一面落泪。迎春善良可爱的一生,尽显她的眼底。乳母作了迎春离开这个世界时的惟一亲人。

迎春是“庶出”,面上也算是千金小姐,但有许多的软肋和不如人处。而其实决定性的悲剧,是她的生父贾赦本身就是一个与孙绍祖差不多的财色之狼,丝毫不值得人的敬重。而她的兄长贾琏及嫂子凤姐根本没把这个妹妹放在眼中。

那名份上作为她母亲的邢夫人则是一个狠毒愚味的妇人,就在那贾府内也极难与人沟通。所以迎春是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份关心的。那邢夫人还要敲诈她,让她将每月的银子拿出来,给那八竿子打不着的邢家人。

温柔的迎春只合躲藏在紫菱洲深处,与燕子落花相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体贴和悯惜她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宝兄弟。所以她临走时只有嘱咐宝玉,千万想着提醒贾母,派人去接她回来。

在宝玉的眼中,是没有什么“庶出”“正出”的。他只是一视为骨肉同胞。对迎春,平常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但迎春出嫁消息一来,首先“过不去”的就是宝玉。他的二姐姐是何种样人,那孙绍祖是什么德行,宝玉一见而知,岂能不悲?宝玉平常对二姐姐的尊重爱护,此时方溢于言表。

所以宝玉这个人,大观园中委实少不得。花溅泪鸟惊心的细节,只有他能体谅。有他在,花不枉开枉落,红颜方有辩解之处。宝玉的价值,是普遍注入人性的价值,是泛化人性的价值。宝玉的存在,使得一切被泯灭的价值扭转,重生。

他仿佛是一个人性的看台。尽管不能改变世界,但使这个世界有了鉴别,有了被虐杀者的回潮,有了感情和文化的弥补,有了净土,有了梦曲。

迎春的死亡也可以不是注定的。因为贾母不喜欢这门亲事,贾政也对孙家有看法,不是书香门弟的孙氏,生活行事令贾政这等老吏也难以相安,却把一个柔弱的女儿送了进去,明知是虎狼穴,而却为了自己清静,于是都不说话,看着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少女迎春踏入险境。这种家庭关系,也够险恶的了。

戴郭邦的图画强化了迎春的命运。本来我是最不愿意深思“中山狼”这一幕的,因为太不堪了。而戴画逼我作了一番深思。我想此画应该叫作“迎春遇狼”图。狼吃人是没有悲悯心的,这个撕吃完了,又在一边开始撕吃别个。在狼眼中,死去的迎春只是一堆啃剩的骨头,此刻它的食欲正旺。

其余佳篇亦不少,如“潇湘幽情”,画出一对小儿女的可爱。宝玉倚在帘畔,小心而亲密地朝里看去。黛玉则舒适自由,睡梦初醒。这里头全是天真憨态。

“湘云烤鹿”,书上应该是铁炉子,却画了一个火塘,仿佛野炊,而不是在富家庭院的消闲了。倒是画出平儿在那里褪镯子,伏下后来丢失虾须镯的故事。说明画家十分注意画中情节的表达和线索。也表现了一伙深闺女儿们,趁雪天一时放任的快活心情。

“魃斗菊花”一幅,画中大家都簪菊,这个细节,倒是书中没有,而画家自杜撰的。但杜撰得好,不离题。本来湘云与宝钗所拟的菊花诗命题中,便有“簪菊”。并且已经题解,是与菊花亲近之意。古人重视与气节相合,佩带香兰蕙草。而黛玉等此时正值享受天时最妙的人和之境,诗意盎然之时,岂有不簪菊之理?

画家这一笔,为作者读者心中有,而独文字中无有者。故画家此时亦高明于文字者也。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作品: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内容: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释 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动物的比喻意
河东狮:嫉妒心强而又凶悍的女人。
老狐狸:非常狡猾的人。
花面狐:轻薄放荡、骚首弄姿,以色相勾引男子的女人。
九尾狐:阴险奸诈的人。
中山狼: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
狼外婆:外表慈祥、内心狠毒的人。
白眼狼:忘恩负义的人。
三脚猫:徒有其表、实不中表的人。
小馋猫:嘴馋贪吃的小孩子(爱称)。
旱鸭子:不会游泳的人(含诙谐意)。
丑小鸭:因外貌丑陋而被人瞧不起,但实际上有发挥潜能的人。
夜猫子:喜欢晚睡的人。
金凤凰:在某个地方才学出众、有远大前程的人。
百灵鸟:歌声甜润、清脆的歌手。
瓮中鳖:身处困境、无法逃脱的坏人。
井底蛙:目光狭小、孤陋寡闻的人。
癞蛤蟆:长相极为丑陋但又对美女怀有非分之想的人。
变色龙: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可怜虫:可怜的人(含鄙视意)
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骂人的话)
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能劳动而不劳动、依靠剥削为生的人。
米蛀虫:投机倒把、发昧心财的粮商。也称“米蠹虫”
书蛀虫:埋头读书却食古不化的人。也称“书蠹虫”
跟屁虫:没有主见、老跟在别人背后行事的人(含厌恶意)
害人虫:害人的人。
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现在也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笑面虎:比喻表面和气而内心毒辣的人.
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过街鼠:比喻人人痛恨的人。
拦路虎:常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特指学文化时遇到的难认字。
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落水狗:喻失势的坏人。
落草寇:逃往草莽、山地为寇;当强盗的人。
落汤鸡:形容不幸运、遭遇尴尬的人。
惊弓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领土雁:比喻带头的人。
坐山雕:形容山上的土匪。
应声虫:比喻随声附和的人。
狗腿子:比喻坏人的帮凶。
吸血鬼:比喻残酷欺压人的人。
眼中钉:比喻令人头疼的人。
墙头草:比喻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
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的人。
吹鼓手:比喻鼓吹某事或吹捧某人的人。
半瓶水:比喻学识很浅却夸夸其谈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台柱子:比喻集体中的骨干。
井底蛙: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老黄牛: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二杆子:比喻不务正业、好吹嘘的人。
睁眼瞎:比喻没有一点儿学识的人。
绣花枕头:比喻外表不错却没有实际本事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了解一点儿的人。
老搭档:比喻配合默契的一对人。
软豆腐:比喻性格十分脆弱的人。
地头蛇:比喻在某一地方仗势欺压人的人。
铁公鸡: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长舌妇:比喻喜好搬弄是非的人。
传声筒:喻没有主见专会鹦鹉学舌的人。
老油条:比喻很世故很油滑的人。
小爬虫:比喻爱投机钻营品质很坏的人。
出头鸟:因在某地方表现突出而受到嫉妒、指责或打击的人。
蓬间雀: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