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如题所述

1、除夕,亦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夜晚。此时,人们除去旧岁,迎接新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除夕通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因此也被称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深受民间重视。家家户户忙碌清扫,迎接祖先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元宵节,亦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是中国春节年俗的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首月,古时称“夜”为“宵”,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有所不同,但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重要的民间习俗。
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时间在春分之后,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春祭的重要节日,人们在此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增强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是仲夏,初五日登高顺阳,因此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源自上古时代的龙图腾祭祀,百越地区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端午节也用来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以及其他地方性的纪念活动。
5、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因其为秋季的正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寓意团圆和丰收,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6、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如今,重阳节还增添了敬老的内涵,成为感恩敬老的重要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