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

如题所述

1. 性格孤僻的沉默

每个人生下来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生活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一些人本就内向不爱说话,但遇到合适的朋友他们是最完美的倾听者。在社交的过程中,人们大多都选择用迎合的方式去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虽然自己的心中又说不出的难过,却又不得不这么做,毕竟这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种条件下,有些人便会习惯于这种言不由衷,慢慢就从骨子里变成了这种人;还有一部分人溜须拍马做不到,阳奉阴违做不来,索性就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巨大的网,罩在里面过自己的生活,眼不见心不烦,形成了后天的性格孤僻。

2. 多说无益、少说少错的沉默

幼儿园时期,老师会用奖励来引导小朋友们在课堂上活跃;小学时,老师鼓励着小朋友们多多举手发言;可是到了中学以后就发现举手的越来越少了,低头躲避老师视线的越来越多了,到大学就更不用多说了。人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越来越好面子,总是怕自己说错,怕别人笑话,所以便认定少说少错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职场号中我们会遇到非常棘手的工作,很难相处的同事,会发生各种各样你所想象不到的问题,帮同事善后、替领导背黑锅都是常有的事,经过多次百口难辩以后自然就学会沉默着来保护自己了,多说无益的情况下,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3. 被良心绑架的沉默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江歌,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刘鑫。我理解在生命威胁的情况下保全自己是一个人自私的本性,可是我不懂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她拒绝指认凶手,甚至把自己撇干净,并且始终保持着沉默。东野圭吾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从前不懂,现在深刻。

4. 作为成熟标志的沉默

其实我更希望大多数人的沉默是这最后一种,这里沉默可以看作是一种表达方式。有些话不用说,因为说了也没人会懂;有些话不必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总有人说这部电影看完没哭就是没有青春,就是没有故事,其实不然,真正有故事的人才是那个只会将故事埋在心底的人。胡歌在出车祸时正是薛佳凝的事业上升期,她放下事业专心照顾,后来分手,胡歌事业重回高峰后,薛佳凝闭口不提胡歌,被问到时也只有祝福。这才是真正的有故事的人吧,用沉默来告别过去。

沉默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对繁华的沉淀,是对生活看破不说破的态度。经历越少的人越喜欢胡吹海扯,用自己的想象力填充自己的经历,伪装成专家去说教别人,可真正经历过丰富人生的人反而是最沉默的那个。从大风大浪里走来的人,遇事更冷静,看问题更透彻,虽不轻易表态,但已知其所以然。

希望你们是因为成长而选择沉默,而不是被动成为沉默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9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要走的路,当初因为某件事相识的你们,最后未必能得到圆满。

只因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像荷包蛋一样,搅拌搅拌,就能聚在一起了。

突然地相逢,突然地离别,没有争吵,就这样渐行渐远,成年人的默契,就是心照不宣的远离。

成年人的世界,沉默代表着结束

前几天有好友问我说:

为什么感觉你现在越来越沉默了?

我思考了很久回复:

“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怕跟那个人没有了共同语言,偶尔寒暄几句,只剩下满屏的尴尬,为了避免尬聊,干脆不说了。

保持沉默,互相安静,不再打扰,这样的感觉很好。”

身边的好友都有共鸣,觉得社交越来越冷淡。

不发动态,不想点赞,屏蔽朋友圈,慢慢隐藏真实的自己,对身边的事情越来越没兴趣。

曾经朋友圈是个热闹的社交地,现在成了“沉默”的代名词,一下子都集体消失了。

你看,这是不是很像我们长大的过程。

小时候,爸爸带你去了游乐场,你到了学校到处跟同学炫耀;同学背了一个很炫酷的书包,你到家了会跟妈妈说。

后来,你经历的事多了,见的人多了,说话不再口无遮拦,没有了好奇心,你也会慢慢远离一些人和事。

一边想让别人了解自己,一边又给自己戴上面具。

好友跟你说今天过得很不开心,但他在睡觉前发了一条很热血的朋友圈,你看见后,忍不住笑了出来。

也许朋友圈和我们,都成熟了。

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沉默成了一种方式,却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就像那天地江湖日月,不留不念不说话,我们互不打扰,各自逍遥。

珍贵的友情,是保护不是消费

你上次拉黑好友的原因是什么?

小张拉黑了认识了10年的好友笑笑,因为买卖关系。

读高中那会,她们都是走读生,晚上下自习都是结伴回家。

她们考了同一所大学,读了同一个专业,最后同一天毕业。

她们在彼此的婚礼上,都给了双方最真挚的祝福。

但最后小张还是拉黑了笑笑。

笑笑这两年一直在做微商,小张也在她手上买了很多东西,加起来也有上万了。

可笑笑隔三差五就跟小张推荐,小张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说:“等我用完买。”

笑笑说:“这个月我就差这点业绩了,你不帮我谁帮我。”

小张直接拒绝了。

没想到,笑笑开始翻旧账,为了钱,卖掉了好友之间的信任,为了一点利益露出真面目。

越了解,越扎心,越在乎,越受伤。

一味付出和一味索取的友情,注定不能长久,真的是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认清朋友。

高晓松与朴树之间“欠债还钱”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

高晓松在最落魄的时候,找朴树借了15万,朴树说了俩字“账号”。

过了不久,朴树又给高晓松俩字“还钱”。

看似好笑,但很真实:感情和钱一样,都是要还的。

高晓松说过一段话:

“感谢时光于流逝中的恩宠,感谢成长与回望,感谢缘分和信仰。

聚散自由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山水公作证。”

成年人给对方最后的爱,是清醒,是识趣。

真心换来的感情,才能长久且深情

讲一个故事。

1922年,湘西有个刚满20岁的青年,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只身一人去了北京,他叫沈从文。

在北京漂泊了2年后,兜里一毛钱不剩,饭都吃不起,他打算回家。

寒冬的街头,特别凄凉,沈从文思考了许久,准备搏一搏运气,他开始给京城的知名作家写求助信。

但信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一个人回信了,这个人叫郁达夫。

这时候的郁达夫是北大会计学教授,之前跟沈从文没有任何交集。

郁达夫冒着大雪去找了沈从文,见面时,沈从文冻得嘴唇发紫,话都说不出,郁达夫取下了围巾,披在他身上,请沈从文吃了一顿饭。

据记载,那餐饭花掉了一元七角多,是沈从文北漂来,吃过最豪华的一餐饭。

最后,郁达夫把找零的饭钱三块二毛几分,塞给了沈从文。

50年后,郁达夫的侄女来看望沈从文,聊天中沈从文感慨说:“那天,他拿着5块钱请我吃饭,那可是5块钱,那时候的5块钱啊。”

那时,沈从文70多岁了,郁达夫已经离世三十多年,可郁达夫的5块钱,沈从文一辈子没忘。

一个人在低谷期,最能看清世态人情,成年人的友情都是易碎品,珍惜为你雪中送炭的人。

曾经是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送;如今是日后山高水远,我们再也无关。

其实人不复杂,不过就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那个能来到你身边的人,都是举着一盏灯与你相逢。

最好的关系是至真至简,坦荡的真诚远比虚伪的聪明重要,重情重意远比世态凉薄更暖人。

有句话说:“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用真心得到的感情,无论距离岁月如何,也依然长久且深情。

《山河故人》里说: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有幸为友,真心对待;不幸分开,各自安好。

面对走散,接受是最好的温柔,不管是接受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受一个人的形同陌路。

成年人的友情,都是阶段性的,殊途同归是偶然,背道而驰才是常态,不必太在意,这原本就是真实的人生。

你我在人海里相遇,终究要归还给人海的。

如果有幸重逢,但愿我还是个合格的朋友,不会莽撞,不会尴尬。

如果不能,那祝你余生过得尽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