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如题所述

C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

C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是通过放射性衰变的方法进行的。放射性衰变是一种原子核自发衰变的过程,其中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些粒子或能量。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粒子的质量和能量可以用来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具体来说,科学家们通过测量C原子的放射性衰变过程,计算出了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衰变过程中,C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He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子和一些能量。通过测量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可以计算出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这个数值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算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摩尔质量、化学平衡常数等数值时,都需要用到相对原子质量。同时,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人类发现和利用碳循环的基础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原子量的发展:

1、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2、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1826年,永斯·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1/100为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1/16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

3、1929年,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16O、17O、18O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

后来物理学界改用O的1/16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原子量=1.000275×化学原子量。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