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孝子,读音xiào zǐ,汉语词语,意思:孝顺父母的儿子或儿女。父母死后守孝(守丧)的儿女。

孝(拼音:xiào)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

会意字。

早期金文的“孝”,是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孝字从战国楚简开始就有了隶书的意味,秦代睡虎地秦墓竹简、汉初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孝字直接承袭战国楚简孝字形体而来。

把老人的头、发、身、手合并简化为“耂”(“老”字头),最后演变为汉魏隶书及今天的楷书形体。说文篆文孝字形体是直接承袭西周金文孝字形体而来,而出土秦汉文物上的篆文孝字形体略晚于说文小篆孝字形体。

据《说文》,“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

包括对父母的奉养、尊敬、服从等方面。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人的自身修养、德行,演变为被国家推崇的“孝道”,成为中国古代以宗法制为本的家族制度和政权形式的基础和保障。

孝顺“孝敬”“孝悌”成为衡量人品、规约社会行为的重要标杆,“孝子”“孝女”“孝孙”等在不同时代都是人们的“道德模范”。

孝并不局限于“善事父母”,还指“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孝经·天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汉书·贾山传:故以天子之尊,尊养三老,视孝也。”

讲究孝道忠敬,养成恭顺、服从的性格,人们就不会犯上作乱,自然有利于维持封建社会秩序。因此历代帝王都把“孝”作为选拔人才的必要条件,如汉代有“孝悌”“孝廉”,唐代有孝悌力田科,明代时“孝廉”成了“举人”的别称。

祭祀是“孝”的引申义。

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敲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祭祀鬼神与善事父母的联系,《礼记·祭统》对此曾有所阐述: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一个人生则为人父母,死则为鬼神,但父母的身份始终未变,做子女的自然要以祭祀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孝敬之心。可见“祭”与“孝”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