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什么什么四字词语

如题所述

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的原义是顾前顾后,十分戒慎恐惧的样子;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人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藏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成语寓意:

面对强大的晋国和楚国,郑国大臣子家不卑不亢,以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种不同的态度作比较,维护了郑国的利益和尊严。如果晋国以德相待,郑国会很恭顺,如果晋国无礼,那郑国只好铤而走险,陈甲兵以待晋国。可见,做事情有时候要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三思而后行,有时候要铤而走险,该出手时就出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