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老舍?

如题所述

  读老舍先生的东西叫我放心,因为读好些大师的作品,一多半就读不懂,总觉得隔了一层,于是就不放心,觉得自己不成了,读都读不懂,更别写了。可老舍先生的东西一样深刻一样动人,但绝没有叫我读不懂的时候,然而他又是个真正的大师,还是个中国人,多有人味啊!当然就放心。
  老舍先生是我从小最喜爱的一位作家,我人生中认真看完的头一本书就是《老舍自传》。然而我如今才知道其实老舍先生并没有自传,我看的或是别人代为整理编辑的“自传”吧。老舍先生晚年正动手写一部《正红旗下》,那是他的自传体的小说,可惜书只写了八万字,才写了第一章,主人公怕才一岁,他就被文革迫害死了。我想不光是我,中国人谁知道了这事都得心疼!
  《抬头见喜》买的时候本以为是后人给老舍先生编辑的一个散文集子,原来也是个“自传”。这个自传编颇好,其实是老舍先生各个时期自己发表的小文章,多是小小的回忆,对近况的表述或谈自己文学作品的创作。这么几十篇的小文章就合成了老舍先生一生的轨迹。
  阅读老舍先生的文字真是种享受,百试不爽!他的话句句幽默,句句真诚,一个生僻字没有,更不用那些华丽的辞藻,感觉就是个至亲的人在你耳边说话。说的又句句在理,你既愿意听,又不讨厌,听完若能记住还长了些见识和智慧。老舍先生自己也在文章中说他不乐意用那些诗样的词句,他也强迫自己读了荷马的《伊利亚特》、米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乃至莎士比亚,他坦言这些作品自有他们的好,但对他的写作全没有用!我简直感到见了知音,自有人对这些作品如痴如醉,然而我血管里流的毕竟是祖宗的血。何况老舍先生还是在欧洲大陆兜过一圈的人。他同样也最推崇俄罗斯文学,说道这个名族的东西最了不得,他要法乎其上上,于是得乎其上。
  老舍先生就用老百姓平常用的二三千字,组合出非同一般的语言。这是语言大师的本事。纵是一个作品语言上又是文言式的又是欧式的,还有不少作家在开发各种新的语言风格,如果读者看了不舒服,并且记不住,甚至看烦了跳过去或不看了,又有什么用?还适得其反。
  他在剖析自己作品的文章中多次的提到自己的幽默总要过头,容易让人讨厌。我真想告诉老舍先生,实在不必担心。一则,您的幽默并不过头,文艺需要这幽默,中国近现代文学太缺乏幽默感了。二则,幽默不同于滑稽,幽默得靠才思与智慧方能制造,如过您非说您的幽默容易过多,那也不过是多了些才思与智慧留给后人,亦是好事。三则,设若您的有些幽默真就过多了,您怕读者看多了生出“讨厌”,可您不妨看看今天的文学,到处都是“注水肉”,这倒还算好的,有得竟是废话堆出的文章。
  “文革”真是最最可怕的,老舍先生这么一个可爱的人就被抓出去批斗、毒打。《茶馆》里那句话真言中了——“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老舍先生若被敌人这样对待,他是绝不怕的,然而这都是他一直热烈爱着的“新中国的人民”不是吗!老舍先生创作《龙须沟》是什么劲头,真是赤诚之心。这赤诚之心突然遭了这样的情形,必然是要摧折的!他浑身是伤不吃不喝的在德胜门外太平湖边坐了一整天,入夜他脱下制服,摘了眼镜,放下他的手杖、钢笔和证件,整齐的放在地上,走下湖去。
  在国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决定将颁给老舍先生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老舍先生遍体鳞伤的尸体正在被国家“处理”,对他的“处理”是连骨灰都不得保留的。于是这一奖项颁发给了亚洲的另一位文学家川端康成。(川端康成自然该得,然而原本中国可比日本得的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