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让人更亲近还是疏远的辩论

如题所述

一、正方一辩陈述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它使我们即便相隔千里,仍能频繁联系,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将主要阐述两个观点:首先,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远方的亲友交流,减轻思念之苦,拉近感情,增强友谊。反方如何能说网络使人更加疏远呢?假设你丢失了一个亲人或朋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起人肉搜索,发帖寻找,找回那份感情,这不正是让人与人之间更亲近的体现吗?其次,网络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我们通过网络可以与陌生人交流更多信息,分享国外的丰富信息资源,与有相同兴趣的人相互交流,这又怎么可能说是更加疏远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可能不会那么快知道印尼海啸、日本地震等消息。全球人类都通过网络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互表关怀,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这难道不是更加亲近吗?我们通过网络的力量呼吁群众拯救病危的人们,这不正是拉近了人与人的感情吗?回顾过去,网络使人更加亲近的事实不容置疑。
二、反方一辩陈述
首先,我方承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正方所陈述的,无非是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和方便。但是,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包括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两大类。当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然而,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和思想感情的亲疏问题。面对计算机,我们又怎么能产生感情呢?网络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确实为人类的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方便。但是,距离的拉近并不代表内心感情的拉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导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实中,网友相见时发生的惨案还少吗?这种缺乏理智的相见,又怎么能比得上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呢?而且,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许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你所接触的信息和资料可能就是虚假的。现在,更多的人沉迷于网络,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网络的虚拟性和虚假性,又怎么让我们感到亲近呢?
三、攻辩环节
反方一二三辩向正方一二三提问题:
反方:请问正方,以虚拟空间交往为特征的网络沟通,这与水中月镜中花到底有何区别?
正方:我方观点是网络使人更亲近。网络的虚拟性让我们少去了很多顾忌和麻烦,网络的虚拟只是一个平台,虚拟的名称不代表内心真实的情感。网络的虚拟性让我们少去了很多顾忌和麻烦,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才会更加亲近。
反方:请问正方,人与人交往靠的是真诚和信任。在可以随意虚假的网络里,哪能寻找真诚和信任?
正方:对方辩友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那就是不看全面,只看片面。我们看到的网上有许多人在交流学习生活心得,让本来不相识的人们可以在网上交流。请问这种是更亲近还是更疏远的表现呢?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反方:请问正方,人与人在网上的交往,比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更亲近吗?
正方:我们通过网络与朋友交往,在对话的过程中是以将心比心的交流方式,这样的交流难道不是更亲近?那么怎样的交流才能算是更亲近呢?而且对于内敛的人来说,当面表达感情可能有些不好意思,那么网络不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吗?对方难道说至于面对面交流,就没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吗?难道对方要认为通过网络这样的交流才会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吗?
正方一二三向反方一二三提问题:
正方:要在交流上更先进,一定是要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做到的吗?
反方:当然要了,要使人们更亲近,当然要通过以诚实和信任为基础的面对面的交流。如果没有了诚实和信任,何来交流的基础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注重一个“信”字。而如何建立这个信任,就是要通过时间和各种身体语言来建立“信”字。
正方:请问,通过网络人们大众帮助了病危的人支持了希望工程,这样的扶持是如何疏远的呢?
反方:我们并没有说这样的扶持是使人疏远的,但是我们要看看其他更多的情况。我们知道上网聊天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国夫妻的离婚率越来越高,注重网络的亲近就必然会使人离现实越来越远。据调查,青少年沉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由此看来网络使人更疏远。
正方:请问,人们通过网络谴责美国强势政策,支援受灾难民,这样的跨国界关怀的表现,是不是更亲近呢?
这种跨国界的关怀行动,当然使人们更加亲近。但是对方辩友说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据调查,在美国有3/4的人不认识自己的邻居,对方辩友,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你还要到虚拟空间去寻找所谓的网络朋友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