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反思报告

如题所述

  七年级《代数式》教学反思
  《代数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研究课,上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揭示出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并要求学生回顾4+3(x-1),x+x+(x-1),a+b,ab,2(m+n), ……等这些式子的实际背景和求4+3(x-1)中当x=200时的火柴棒的根数,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后,对列代数式和求值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进而引出例1这样"正规"的列代数式和求值的题型,并且给出了实际背景;紧接着,对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作了全面而广泛的探究,学生从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几何物体;静止的、运动的;等等,很多方面引出代数式“10x+5y”在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拓展了思维.

  通过例2,引出与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动物――蟋蟀有关的数学问题:蟋蟀1分所叫的次数与该地当时的温度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如何假设字母列代数式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课堂练习中,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解答的都很好.

  下面我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概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代数式的概念,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在学习例1和后面的“想一想”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归纳、创新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二,引出代数式“10x+5y”在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在例1和后面“想一想”,还是在例2 中,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

  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提问内容,使同学们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