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号的几种表示方法 [除号的来历]

如题所述

除号“÷”的由来
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首次使用的。他的书于1668年译成英文后,这个记号开始流行,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种除号“:”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1666年的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使用,现仍在德国、前苏联等国使用。
除号“÷”的符号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分数线上的“‧”代表分子,分数线下的“‧”代表分母。另一种解释是,分数线上下的“‧”用来与负号“-”区分。
莱布尼兹主张采用“^”代替“×”,以避免与未知数“X”混淆。他还提出用“:”替代“÷”。然而,这些建议并未被采纳。
数学符号的普及
加减号“+”、“-”最早在1489年由德国数学家魏德曼提出,后被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广泛接受。乘号“×”由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而“·”则由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除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后由奥屈特提出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最终结合而成“÷”。瑞士数学家拉哈在其著作中正式将“÷”作为除号。等号“=”最初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在1540年使用,后由法国数学家韦达大量采用,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些数学符号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
数学小故事
加减乘除(+、-、×、÷)是我们最熟悉的数学符号,它们在17世纪中叶之前并未被普遍采用。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的著作中使用了一些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些符号后来被德国数学家维德曼采用。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正式用“+”和“-”表示加减。
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1631年首创了乘号“×”,它源于加法符号+,因为乘法是从相同数的连加发展而来的。莱布尼兹提出用“·”表示乘号,以避免与“X”混淆,这一建议被接受。
除法符号“÷”最初由英国的瓦里斯使用,并逐渐在英国推广。除号“÷”中的横线将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直到那时,四则运算符号才齐备,但并未被各国普遍采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