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选自 西江月是 作者 字 号 代著名 词人,他与苏轼的词风格相近,属 并称

如题所述

《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西江月》,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吴王宫里人”。《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
又名 《白苹香》、 《步虚词》、 《晚香时候》、 《玉炉三涧雪》、 《江月令》, 另有《西江月慢》。
编辑本段词牌来由
唐教坊曲名
西江月
《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词,有“两岸苹香暗起”句,名《白苹香》;程珌词,名《步虚词》;王行词,名《江月令》。
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与西施的故事。
编辑本段《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说明
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1] 此 70尺寸古装西江月
调始于南唐欧阳炯,前后段两起句,俱叶仄韵,自宋苏轼、辛弃疾外,填者绝少,故此词必以柳词为正体。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西江月》第二句平声韵,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韵,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冻”字韵,不可随意押入他韵。其说正与柳词体合。若吴词之两段各韵,欧词之添字,赵词之不叶韵,皆变体也。 前段第四句,晏几道词“晓镜心情更懒”,更字仄声;后段第三句,司马光词“笙歌散后酒微醒”,笙字平声;末句,欧阳炯词“犹占凤楼春色”,凤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余参下词。
编辑本段《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苏轼 点 西江月
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仄仄平平仄仄叶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叶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按,欧阳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寘、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麌、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 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春风 来结梨花幽梦 平仄仄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香力添熏罗被 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换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换叶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西江月
月映长江秋水 分明冷浸星河 浅沙汀上白云多 雪散几丛芦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扁舟倒映寒潭里 烟光远罩轻波 笛声何处响渔歌 两岸苹香暗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 雨余天气溟蒙 起行微月遍池东 水影浮花 花影动帘栊 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量减难追醉白 恨长莫尽题红 雁声能到画楼中 也要玉人 知道有秋风 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编辑本段词牌符号含义说明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编辑本段西江月 苏轼(其一)
原文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西江月》苏轼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云妨月明,明写眼前实景,但此句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使得自己忠而被谤,政治抱负难于挥发深感忧伤苦闷,而致使自己被贬谪到偏地黄州,此情此景,唯有遥遥北望京都开封,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编辑本段西江月 苏轼(其二)
原文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2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是词牌名, 作者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宋代著名 词人,他与苏轼的词风格相近,属豪放派, 并称苏辛。
第2个回答  2011-01-02
《西江月》是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吴王宫里人”。
你说的"西江月"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与苏轼的词风格相近,属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苏并称“苏辛”.
第3个回答  2011-01-10
1.选自《稼轩长短句》
2.西江月:词牌名
3.作者:辛弃疾
4.字幼安
5.号稼轩
6.时代:南宋
7.爱国诗词人
8.豪放派词人
9.“苏辛”

参考资料:……

第4个回答  2011-01-02
稼轩长短句 词牌名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宋 苏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