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⑴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⑵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⑶书是一种怎样

要答案和解释

1.《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
2.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使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1
5.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6.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第一段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7.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1.《答谢中书书》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第一题答案中也包括了第3题答案

很不幸 我没能答出3与4题 对不起 我进我的所能了 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