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诗词多五言七言而少四言六言

如题所述

因为当时那个年代很流行五言和七言呵呵!诗经,采薇。就是一首四言诗词。还有六言诗词是很不菏泽押韵的。在浩瀚的中国古代诗歌中 ,五、七言诗如同汹涌奔腾的长江黄河 ,气势宏伟壮观 ,引得无数文人的陶醉仰慕与倾心研究 ;而六言诗却如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平凡小溪 ,虽然也是潺潺而流 ,但却不能奏出宏伟的乐章和展现壮阔的景象 ,以至被冷落到很少有人顾及的地步。可是这种起自汉魏、存。朱熹的两组诗探索了六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在艺术功能上的区别。第一组诗是《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绝壑云浮冉冉,层岩隐日重重。释子岩中宴坐,行人雪里迷踪。
  头上山泄云。脚下云迷树。不知春浅深,但见云来去。
  夕阳在西峰,晚谷背南岭。烦郁未渠央,伫兹清夜景。
  清秋气萧瑟,遥夜水崩奔。自了岩中趣,无人可共论。
  悲风号万窍,密雪变千林。匹马关山路,谁知客子心?
  这两组诗“试图通过对六言和五言两种诗体的比较对照,来展示自己对这两种不同诗体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效果的理解:即六言适合于共时性的并列呈现,而五言适合于历时性的线性述说;六言较宜于静态描绘,而五言更宜于动感表现;六言长于刻。这些你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1
建议你自己找些四言至七言的诗歌读读,看哪些读着好读,读着痛快。我个人感觉是因为无言和七言诗读着更上口。而且更有韵味
第2个回答  2013-12-01
社会在发生改变,任何事物任何文学形式都在发生改变.

南北朝之前的都是古体诗,如《诗经》、《古乐府》等,这些诗歌多为4言。南北朝,尤其是有唐以来,随着诗歌的不断规范,不断追求韵律和格式,近体诗(格律诗)就形成了。格律诗一般多为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都是格律诗的一种。格律诗讲平仄和压韵.四六言甚至八言,在近体诗中也是有的,不过一般都是拟古,或是变体。
第3个回答  2013-12-01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01
不压韵。
相似回答